2016-07-14 13:12:00 来源:淄博晚报 我要评论
老人正在查体(资料图片)
1979年1月,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召开,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开始实施,至今已整整37年,以生育年龄25岁计算,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现在大都已60岁以上,正式步入老年行列,再加上祖父母、外祖父母,这种“4+2+1”家庭结构的养老压力,愈来愈凸显。我市也不例外。昨日上午,我市首家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在张店区成立,首批58家养老机构将协同发展,为老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养老服务。
独子在外打工 老伴住院无人照顾
“老伴明天做肿瘤切除手术,儿子却在外地赶工期回不了家,我一个人里里外外忙活着,等老伴病好了,我估计就躺下了。”7月11日,记者在淄博市中心医院北院区采访时,耿子英老人刚刚喂老伴吃完午饭,这已是老两口在医院的第五天。
耿子英老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儿子是独子,1979年出生,是最早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夫妻,如今她61岁,老伴63岁。“过了60岁以后各种疾病缠身,我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老伴有严重的心脏病,今年春天做了支架手术,这不夏天又查出来长了一个肿瘤。”耿子英说,儿子在外地做生意,刚刚起步,一个人顶好几个人干活,所以基本不回家,他们也不想打扰儿子,所以老伴这两次住院都是以她照顾为主。“儿媳妇在淄博,但儿媳妇来照顾老公公毕竟不方便,只能我自己坚持了。”耿子英老人说,医院里像她这种情况很多,一个孩子要不不在身边,在身边也大都忙于工作无暇照顾他们,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
老人苦笑着说:“现在国家政策好了退休金有保障,生活没问题,但请护工还是请不起,一天工作8个小时的护工就要90元,所以一生病就感觉缺人。”耿子英告诉记者,照顾病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尤其是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人,女人通常力气小,帮病人翻个身,就要男人来帮忙,一旦一个老人卧病,就意味着至少要两个人来服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儿子儿媳妇又要工作养家,又要照顾老人,精力和体力根本没法承受。
所以,耿子英老人呼吁国家应该为这些独生子女父母发放护理补贴,一旦长重病请护工的费用可以报销一部分,才能真正减轻独生子女家庭的住院负担。
60岁以上老人比例已达18.8% 居家养老成独子老人首选养老模式
在张店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上,记者采访了首届会长、马尚镇石村老年公寓院长王光亮。他告诉记者,以张店区为例,人口近80万,60岁以上老人有12.5万,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8.8%,并以每年0.8%的速度递增。“特别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步入老年人行列,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长,空巢老人不断增加,他们的医疗、照料、护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独子养老时代,靠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很不现实。针对独子养老的困境,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是目前的社会共识。
临淄区养老中心第二康复养老院高院长告诉记者:“选择住养老机构的大部分是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身体健康、单纯来养老的老人仅占20%,所以现在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选择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极就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半失能老人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或普通养老机构,而另一极就是完全能自理、想守着家的老人,更多选择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白天到社区和老伙计们玩一玩,中午可以在日间照料中心吃饭,也可以回家打电话叫餐或其他服务。
记者了解到,所谓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这种方式已经在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社区中普遍运用,我市迎春苑社区已开展得非常成熟。社区书记杨春华告诉记者:“小区300多空巢独居老人很多育有一子或一女,孩子要不在外就业,要不成立小家后独立门户,留下老人独自生活,这些老人需要照顾又不愿意离开家。”所以,2010年杨春华上任第二年,便着手推出了更加适合社区养老需求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社区老人有了专属自己的活动场所,据了解这种养老模式正在全市推广。(晚报记者沙红翠 通讯员邓景斌)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