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领小礼品 淄博市民担心信息泄露

2016-07-12 12:57:00    作者:李妍   来源:淄博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市民 支付宝 信息泄露 小礼品 二维码
[提要]扫码后送的礼物也五花八门,小到手机挂饰、毛绒玩具,大到蒸锅、电水壶,甚至有的直接返现金。类似的推广摊位配置一般很简单,几张桌子、小礼品再加一幅宣传海报就成了一个小摊位,几名年轻人担任推广员。

  “扫一扫,就有好礼相送”。近日,在不少商场、购物街附近,都能看到推销人员向来往路人介绍称只要扫二维码加关注或下载软件,就能够免费获得一个小礼品。不少市民被免费礼品吸引,会毫不犹豫掏出手机扫码,也有市民质疑,这样“扫一扫”真的安全吗?昨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调查。

  想得礼物 要先用身份证号注册

  “今天在小区门口碰见了关注微信公众号就送毛绒玩具的商家,真的有这样的好事吗?”市民周小姐说。其实和周小姐一样遇到这样“好事”的市民不在少数,很多细心的市民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路边、商场内类似的推广比比皆是,其中以外卖类、借贷类软件居多。扫码后送的礼物也五花八门,小到手机挂饰、毛绒玩具,大到蒸锅、电水壶,甚至有的直接返现金。

  类似的推广摊位配置一般很简单,几张桌子、小礼品再加一幅宣传海报就成了一个小摊位,几名年轻人担任推广员。昨日,记者在张店美食街附近一家商店门口看到,一名年轻女子正在同路人演示如何注册领礼品,扫码、下载、注册,几个步骤下来一气呵成。在注册环节,记者注意到,注册时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当记者问道是否担心个人隐私安全时,刚刚安装了该APP的市民丁先生表示不是太在意,“无所谓,反正我也注册过很多账号,不想关注可以随时取消。”

  扫码有风险 用户需理性辨别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人并不在意自己究竟扫了什么二维码,甚至扭头就卸载或取消关注,更不用说使用了,还有部分市民直接无视走开。“虽然表面看上去有礼品领也没什么损失,可总觉得输入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很不安全。”市民黄女士说。

  面对免费礼品的诱惑,很多市民依旧保持理性。“微信里除了发些喜欢的东西,还有就是自己的状态,有时候还晒晒家人的照片。手机上还有手机银行,微信还绑着银行卡,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怎么能随便去关注那些不知道的东西呢!”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她认为那些陌生的公众号或者软件,需要用身份证或银行卡号进行注册的都不安全,而且经常会被推送各类信息。“填写那么多个人信息进行注册,领了小礼品却丢了个人信息,得不偿失。”

  提醒:注册陌生账号要谨慎

  随着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的广泛应用,手机支付变得越来越便利,而且往往使用这类支付还可以拿到一定的折扣,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需要“扫一扫”的情况。不少商家为了推广自己也采用这样的方式,送礼品、返现金等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扫码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带来了风险,那么扫码送礼物的活动是否有风险呢?就此记者咨询了高新区警方,民警表示,对于正规商家推出的扫二维码送礼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关注微信号,提高关注度,但这种在街头扫码需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号注册的,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警方提醒,有不法分子会利用扫二维码链接仿真网站,二维码被扫描后会导致市民个人信息泄露,市民扫码要谨慎而为,尤其不要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以免给自己带来未知的风险。 (文/晚报记者李妍 通讯员贾恒)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