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证合一”打破“信息孤岛”格局

2016-10-25 12:54:00    作者:边增雨 李智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真是太快了!以前申办证照,需要准备好几套材料、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只需在一个窗口、交上一份材料,就可以领到五个部门通用的营业执照了。”10月18日,在淄博高新区行政服务大厅工商登记窗口前,刚刚领到“五证合一”新证的山东赢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迎欣喜地对记者说。

  大众网淄博10月25日讯(记者 边增雨 通讯员 李智 刘兵 邵文超)“真是太快了!以前申办证照,需要准备好几套材料、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只需在一个窗口、交上一份材料,就可以领到五个部门通用的营业执照了。”10月18日,在淄博高新区行政服务大厅工商登记窗口前,刚刚领到“五证合一”新证的山东赢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迎欣喜地对记者说。

  办证方式再简化

  以前听说过“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这“五证合一”又是什么呢?针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及新的办证流程,记者采访了高新区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据介绍,所谓 “五证合一”是在原有“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将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整合了进去,实现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在内的五个部门信息的整合。记者在新打印出的营业执照上看到,以前印着注册号的地方换了个名称,改为“社会统一信用代码”。统一信用代码作为企业的“数字身份证”,将五个部门信息整合,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三证合一”。

  对于“五证合一”营业执照的办事流程,工作人员进一步介绍道:“办理流程非常简单。首先,办证申请人在淄博红盾信息网办理企业名称核准。核准通过后,企业申请人填写《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提交设立相关材料。之后,由工作人员受理、审核,并将企业信息录入工商综合业务系统,生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最后将‘五证合一’营业执照打印出来,就完成了。”

  据了解,截至目前,高新区范围内新换证企业达190家。

  企业无需多跑腿

  已办理过“三证合一”的企业还需要再重新办理“五证合一”登记吗?“2016年10月1日后,新设立的企业,直接核发加载统一代码的‘五证合一’营业执照,无需另行申办原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已领取加载统一代码营业执照的存量企业,无需重新办理‘五证合一’登记,由登记机关将相关登记信息发送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计机构,完成‘五证合一’登记。尚未换发统一代码营业执照的存量企业,需于2017年底前完成‘五证合一’营业执照的换发工作。换证时,对已领取的原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不予收缴。”高新区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五证合一”后,企业证照办理流程、提交登记材料都不变,企业也不需要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统计部门去提交登记资料,那这些企业信息是如何在部门之间实现共享的呢?高新区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对此介绍说:“取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的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原有验证和换证要求企业报送的事项整合后纳入企业年度报告内容,由企业自行向工商部门报送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另外,我们也已将信息交换部门的范围扩展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统计部门。也就是说‘五证合一’所涉及到的数据交换、平台交换、信息共享等工作是在‘三证合一’的交换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就目前来看,由于部门间的信息化水平不一,还需要继续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衔接和相关业务信息系统、共享平台的升级改造,数据的导入、整理和转换等工作,确保数据信息落地到工作窗口,使之在各相关部门业务系统间能够被有效融合使用。”

  商事改革利好多

  据了解,自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市场准入门槛大大降低。尤其是2015年10月1日全面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后,大大提高了设立企业的便利化程度。而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五证合一”又使市场准入效率再一次提速。

    高新区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在中央提出简政放权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五证合一’的推行,进一步精简了办事流程,理顺了工商、质检、国地税、人社和统计等部门关系,提高了办事效率,让想创办企业的市民从跑好几个部门、领好几个证照,到只跑一个部门,领一张执照。如果说,从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前到‘三证合一’,让政府部门间各自独立的‘信息壁垒’被打破,那么现在的‘五证合一’,可以说是让政府部门间各自独立的‘信息孤岛’又进一步被‘信息共享’的格局所替代。创业准入的制度成本和门槛越来越低、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越来越便捷,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也就进一步提高了。”

  正如该负责人所说,因为“五证合一”减少了群众办事的难度,创业准入的制度成本和门槛都降低了,那么创业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了。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王雨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