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2013-09-24 15:08:00    作者:   来源:鲁中晨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晨报济南9月23日讯 今天13:00,随着插在身上的采集管被医生取下,在床上躺了整整四个小时的朱蕾深深呼了一口气,她无偿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远在河北医院里的亟待救助的三岁女童誉誉的幼小生命也由此生出了希望。

  3岁白血病女童命悬一线,50岁朱大姐为爱捐髓。一边是输出的爱,一边则是输入的力量。

  素昧平生的一老一少牵动着众人心。9月23日,供受双方各自迎来了重要的节点:朱蕾在经历了5天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准备后,即将接受采集;而誉誉也在位于河北的医院无菌舱内,完成了移植手术前的预处理,等待着希望的重生……

  9:00,山东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朱蕾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第一股温暖的血液缓缓输入血液分离机;此时,在几百公里外的河北,誉誉等候在医院无菌舱,拍着手看动画片,表现出极少见的好心情。

  得知朱蕾已经开始造血干细胞采集,誉誉全家人留下了眼泪。誉誉的奶奶说:“这么好的孩子,我们真舍不得她,感谢这位好心人,帮我们救了她。”

  很长一段时间里,朱蕾和誉誉身上凝聚了无数人太多的牵挂。朱蕾,是山东省284例捐献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而誉誉1岁时便查出白血病,被击垮的家庭和坚强撑起誉誉生命的90后母亲让人们揪心。

  朱蕾家在淄博,2006年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入库。誉誉一家是济宁微山人,辗转多家医院后,最终来到河北,从保守治疗开始耗费巨资,家徒四壁。无数好心人的捐助让誉誉的生命重燃希望,而造血干细胞10项指标与小誉誉完全匹配的朱蕾则是这个家庭唯一的救命稻草。

  13:00,医生取下了朱蕾身上的针管,采集圆满完成。半个小时后,医护人员将造血干细胞封存后,乘坐高铁火速送往河北。

  16:25,造血干细胞送达河北誉誉所在的医院。

  18:24,医生开始为誉誉输入造血干细胞。

  “这些年孩子受了这么多罪,现在终于有救了,一生一世也无法感谢朱阿姨的救命之恩……”那一刻,誉誉的父亲放声大哭。

  “从朱蕾身上采集了171毫升造血干细胞,输入小誉誉身体的有146毫升,数量和质量完全符合要求,未来的关键就是要看造血干细胞能否在小誉誉的身体内植活,并最终恢复自身的造血功能。”19:51,移植手术完成后,小誉誉的主治医生说。

  消息传至济南,朱蕾得知一切顺利时,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据了解,在未来的两到三周,如果小誉誉造血功能能够顺利重建,血液各项指标能够达到临床标准,就意味着造血干细胞已经植活,到时候小誉誉就可以出舱了。

  记者 孙长良 张磊 实习记者 马冠群 报道

  再造生命的108小时

  一名已届天命的副县级干部。一名懵懂不幸的白血病女童。

  两条本不关联的生命线,因为一场噩梦和一份大爱交织……作为山东省年龄最大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9月23日,朱蕾完成了捐献。当天,命悬一线的白血病女童誉誉也完成了移植手术。至此,一个由悲剧开场的故事正在出现转机。

  记者 孙长良 张磊 实习记者 马冠群

  与未来有个约定

  9月23日,济南。

  这是朱蕾来此的第六天,秋雨让天气转凉。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而动员剂在体内的副作用还是让朱蕾有些招架不住。支撑她的好消息是,天亮之后,就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了。

  6:00,朱蕾起床后套上了一件蓝色的线衣,这是她最喜欢的颜色,如大海般博爱与温和。简单洗漱,眼睛有些肿,她取出眼镜戴上,多少可以遮挡一下憔悴。她希望一直表现得精神焕发,这是一个习惯。

  街上雨后的空气让朱蕾很喜欢,并且有些熟悉。她隐约记得7年前参加造血干细胞采集入库那天也是这样的天气。

  当时的情景朱蕾还记得一些,是单位统一组织的,报名的人并不是很多。“可能大家对这一领域并不那么了解,其实参加了采集,事实上就等于是作出了一个承诺,同时也是与未来有了一个约定。”

  当时,朱蕾所在的单位有3人参加了采集入库,她是其中一位。那年,她43岁。

  采集了血样,就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捐献志愿者,但由捐献志愿者到捐献者却是几万分之一的几率。朱蕾说,她当时作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对这一方面知识进行了充分了解,当时中华骨髓库可供的造血干细胞并不丰富。

  7年来,朱蕾的岗位多次变化,但她的血样在中华骨髓库中始终存在,并且每年都在进行着无数次配型。

  9月23日8:00,山东省立医院血液内科。护士给朱蕾注射了采集前的最后一针动员剂,之后,最后一次抽血化验,并在她的双臂上分别刺入滞留针。

  正式采集的时间定在8:45,朱蕾显得比较平静,她觉得晚上没睡好或许也是一件好事,可以让稍后4个小时的采集过程在睡眠中度过。

  一直以来,朱蕾的身体都很健康,这是她第一次接触滞留针,由于滞留针是刺在肘部内测血管,她不敢弯曲双臂。她站起来照了照镜子,看着自己呆呆的样子,笑了起来。镜子中,她能看到自己略显憔悴的脸上依然写着乐观和坚定,就如最初接到红十字会通知,被告知配型成功可以成为一名捐献者时一样。

  经历失望和希望

  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在山东省立医院北楼,离血液内科的病房有200米的路程,朱蕾的步伐有些吃力,想走快些,却被医生劝阻。

  她知道,在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病床上,那个叫誉誉的孩子正在等着她。

  不知道是谁拿来了誉誉的照片,放在了采集室的入口,朱蕾进门的时候,看到了照片。停住脚步,凝视……

  这张誉誉在无菌舱里戴着口罩的照片让朱蕾看了很久,她看着女童的眼睛,这种对视跨越着时空,似乎让时间停止。朱蕾说她和女童有缘,女童的母亲也曾这么说。

  得到配型成功的消息,朱蕾并不是第一次。3年前,她曾经迎来了一次机会。当时,她接到中华骨髓库通知,与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与这一次一样,接到消息后,3年前的朱蕾没有犹豫。但没过多久,她又接到通知,那名患者因为自身的原因,捐献只能终止。

  事实上,朱蕾不是誉誉的首选。誉誉的母亲殷晓霞说,中华骨髓库一共找到了两名和誉誉配型成功的志愿者,另外一名比朱蕾年轻,所以成为首选。遗憾的是,那名志愿者在临近捐献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我们都经历了失望和希望,失望就让它过去,我们现在只要抓住希望。”朱蕾还想在誉誉的照片前多看几眼,一直夸孩子可爱。照片中的誉誉“目送”着朱蕾走进采集室,照片上的小脸蛋仿佛都变成了笑脸。

  誉誉是今年6月底开始被媒体关注的,当时,她已经患病2年。

  济宁微山的一个普通农家,一名90后的母亲,以及坚强懂事的誉誉让这个以悲剧开幕的故事迅速传播。2011年7月,打过疫苗一周后,誉誉开始高烧不退。家人都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没想到孩子得的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不经有效治疗的话,随时会危及生命。

  大悲面前,誉誉的母亲殷晓霞选择了坚强。她辞掉工作,带着女儿踏上寻医之路,家里仅靠孩子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赚取生活费。

  输入和输出之间

  躺在采集室里,朱蕾张开双臂,让滞留针孔处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微微闭上眼睛,誉誉的笑脸又浮现在眼前。她甚至感觉不到采集仪器的启动,也没有感觉到橡胶管已经将她和采集仪器连接。

  心中的一个信念越来越强,有了这个信念,她什么都不怕。

  9月23日9:00,一股温暖的鲜血顺着管道缓缓输进分离器。朱蕾感觉到一股暖流涌出,此刻另外一只手臂上,作为补充的鲜血也正在淌入她的身体……

  一边,是输出的爱。一边,是输入的力量。

  朱蕾能够感觉到这些。

  “我现在能够感觉到,我是被爱和力量连接的,我的右臂是传递给誉誉的爱,而我的左臂上正在流淌着所有人赐予我的力量。”

  一开始,朱蕾对记者是十分抵触的。她当时的看法是,自己仅仅是做了一件“谁遇到都会去做的事”,而通过和记者多日来的频繁交流,以及社会上的种种反响,多年从政造就的理性和大局观让她的思想发生了些许变化。她现在能够体会到,媒体和人们对她的关注,事实上并不是仅仅针对她这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不分年长年幼,不分贫富贵贱。而她,恰恰是这个群体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点。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和传播就是在传递一种饱含着大爱和大善的正能量。考虑到这些,她觉得自己又有了另一个层面上的使命。

  朱蕾安静地躺着,感受着血液的流动,她珍惜这一刻,与心灵最近的距离。

  以爱的名义冲刺

  “我们每个人都有小爱和大爱,只是有些人只抓住了小爱,或者说,没有机会去释放大爱。小爱就是我们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爱;而大爱,是一种跨越亲情,最高境界的爱。”中秋节那天,朱蕾这样说过。那一天,她来到济南注射了第一针动员剂。当晚,她选择了独自在济南度过月圆之夜。

  她在小爱和大爱之间作了一个选择,这个选择让她终生无悔。

  13:00,医生取下了朱蕾右臂的针管,将采集分离完毕的造血干细胞封存,装入恒温箱……

  病床前,河北医院方代表读着誉誉母亲委托带来的信件:“是您用无私奉献缝合了我们破碎的心,让我们有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您不仅仅让孩子获得了重生,也让我们整个家庭获得了重生……今后孩子有了两个生日,一个是出生日,另一个就是她的重生日,也是我们全家人的感恩日,您的无私和大爱让人尊重,我们会跟孩子重复着一位素昧平生的奶奶用爱心和鲜血拯救了她生命的故事,我们也将以您为榜样来教育孩子,来塑造孩子的灵魂。我们全家人将与孩子一起去传递您的爱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

  在朱蕾倾听着誉誉母亲一句句掏心窝的感恩的同时,河北医院方代表与山东省立医院的医生完成了交接。

  简短的告别之后,河北医院方代表提着恒温箱夺门而出……他们一定没听清病床上朱蕾还未说完的那句话。4个小时的采集让她已经十分虚弱,“希望孩子一切都好。”她说。

  通往济南西站的专车,警车开路。冲刺!以爱的名义。

  9月23日19:50许,从朱蕾身上采集到的171毫升造血干细胞中的146毫升输入誉誉体内,此时,距离朱蕾打第一针动员剂已过去108个小时。疲惫的她对誉誉的关注仍未停止,直到20:00许,她收到誉誉造血干细胞输入完毕的消息后,才安心地睡了。

  至此,一个由悲剧开场的故事正在出现转机,有爱的存在,我们有理由相信,故事最终将趋于完美。

  誉誉,加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颖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