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伟

2015-07-16 09:1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为了充实馆藏、丰富展览,我们一直坚持通过各种渠道征集文物资料,使我馆藏品由原来的不足百件,发展到现在的一万三千多件。其中,有蒲松龄画像、手稿、印章以及蒲松龄用过的器物、文石等,许多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蒲松龄著作版本百余种,其中较为珍贵的《聊斋志异》旧刻本有清乾隆五十年杭州陈氏开刻“青柯亭开雕”《聊斋志异》16卷本、道光三年知不足斋原本《批点聊斋志异》等;有英、俄、德、日、韩等多种外文版本;另外还有历代改编的白话聊斋、连环画册、戏曲影视剧本以及聊斋学研究的论刊、专著等。特别是还征集保存着一大批现当代文化名人、书画名家题咏蒲松龄的书画作品,如郭沫若、老舍、田汉、叶圣陶、胡厥文、王昆仑、刘海粟、俞平伯、李苦禅、黄胄、丰子恺、赵朴初、阳翰笙、吴作人、启功、周而复等都曾为我馆挥毫泼墨,留下脍炙人口的作品。

  在这些藏品中,最为珍贵的是我们的“镇馆之宝”——蒲松龄画像。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先生七十四岁,四子蒲筠请江南著名画师朱湘麟为他画像。该画像绢质立轴,高258厘米,宽69厘米。画面上的蒲松龄,身着贡生礼服,正襟端坐,手捻胡须。该画像原由蒲氏后裔珍藏,1954年捐献于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这幅画像可以说是先生与画师共同创作,上有蒲松龄亲笔题跋两则,跋后钤有六枚印鉴。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留有肖像画的很少,这幅画像让我们目睹到了先生生前的风采,成为后世景仰缅怀先生的载体标志。

  蒲松龄纪念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陈列展览体系。主要有:

  聊斋复原陈列。聊斋原有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一间,聊斋正房是蒲松龄出生和去世的地方。堂屋正厅是蒲松龄会客的地方,东间是蒲松龄的卧室,西间是蒲松龄的书房,砖铺地、竹为棚,古色古香。陈列着先生画像和郭沫若题写对联以及先生在西铺坐馆时使用过的名石和部分家具。2014年,我们对东厢房进行了复原改造,真实还原了清代农民的生活场景。

  生平展览。以图文并茂的版面配合展橱实物,详细介绍了蒲松龄生平的几个重要阶段,如童年、结“郢中诗社”、南游、设帐“绰然堂”、科场失意、为民请命、柳泉采风、魂归聊斋等。同时展出了从蒲松龄墓中出土的灯台、捻珠、酒壶、酒杯、耳挖、铜簪、铜镜等。

  著述展览。该展室主要介绍了蒲松龄著作的版本和传播情况,展出有《聊斋志异》手稿影印件、外文译著、研究性论著等共三十余种近百册珍贵文物和资料。

  聊斋故事彩塑展览。精选了《聊斋志异》中十个典型的故事,用我国传统民间泥塑的形式,将主要情节立体形象地展示出来,便于人们直观地了解《聊斋志异》的人物形象和艺术魅力。

  馆藏书画展览。新中国成立后,不少现当代文化名人创作了一大批题咏蒲松龄的字画题词作品。我们在加强保护的同时,采取周期轮流展出的方式,让观众领略名家风采。

  回顾关怀展览:该展室展出了一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我馆参观视察时留下的照片与墨宝。纪念馆建馆以来,已经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参观。

  聊斋影视厅:我们去年新上了具有先进放映设备的聊斋影视厅,使有关聊斋题材的影视、戏剧作品和聊斋俚曲得以在蒲老先生故居播放,成为宣传聊斋文化的重要形式,填补了过去陈列的空白。

  另外,我们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各个院落保持了清代农家小院的原始风貌,茅草屋顶、青藤缠绕、叶绿花香,间有四块“山明水秀”太湖石点缀,别具一格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颖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