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伟

2015-07-16 09:15: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学术性。

  《聊斋志异》不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小说数量、小说构思、描写手段,都比西方顶级短篇小说家如契诃夫等博大精深,这是因为蒲松龄站在中国文化史的肩上,引用了从六朝小说到晋唐传奇,乃至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两千多种典籍而创作出来的,一部《聊斋》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史。聊斋文化就是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聊斋志异》成书后,因家境贫寒,蒲松龄生前无力梓行自己的著作,先是以手抄本流传,主要有康熙年间的抄本,雍正年间《异史》抄本,乾隆年间铸雪斋抄本,以及二十四卷抄本等。到了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山东莱阳人、浙江睦州知府赵起杲与鲍廷博首次编刻了青柯亭本问世,收文425篇,《聊斋志异》得以广泛传播。以青柯亭本为底本做的注本、选本、评点本、插图本不断出现,到清代道光年间,《聊斋志异》风行天下,万口传诵,几乎家有其书。光绪时,出现了《聊斋志异》图咏本,《聊斋图说》尤为精美。青柯亭本出现后,模仿聊斋者渐起,大诗人袁枚的《新齐谐》、大才子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都有可观之处,但无论思想境界还是艺术水平,都难与《聊斋志异》抗衡。清代白话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缘》等也都有聊斋故事的传承与联系。同时,聊斋也成为各种艺术题材改编和再创作的丰厚土壤与脱胎母体,新中国成立前已有二十多个剧种改编的一百余出聊斋戏,建国后聊斋戏曲电影更是不计其数。

  《聊斋志异》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且是世界文库的东方瑰宝。最早的译文是美国传教士卫三畏于1848年在《中国总论》发表《种梨》和《骂鸭》,1887年日本出现第一部《聊斋志异》日文译本,到二十世纪结束已有英、法、德、日、俄等二十余种外文译本,有朝鲜、维吾尔、蒙古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译本在广泛流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当中拥有外文翻译语种最多的一部作品。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他故乡的蒲松龄最会讲故事,他是蒲松龄的传人。可以说,全世界每一分钟都有人在听贝多芬《命运》,全世界每一分钟也都有人通过《聊斋志异》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马瑞芳语)

  《聊斋志异》丰富的精神内蕴与卓著的艺术成就吸引着国内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的品味与思考、评析与研究。 因此,人们习惯于将写鬼写妖、刺贪刺虐的各类文学作品归类于聊斋文化,把人神、人鬼、人狐之间的博闻趣事、把社会上发生的奇闻异事也靠向聊斋范畴,成为深刻影响我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审美的文化现象。与此同时,聊斋学研究也蔚为大观,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我们要通过保护、展示、研究、宣教等形式来传承和弘扬聊斋文化,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齐心协力才能使它更加生机勃勃、影响深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颖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