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8 10:22:00 来源:淄博晚报 我要评论
11月16日,淄川区寨里镇莪庄村,富硒大棚里的黄瓜、草莓长势喜人,但棚对面的一大片土地却长满了“杂草”。为啥让地荒着,难道没人种?“荒地”的承包者肖长金给出了答案:让土地“休养生息”一下。这31亩土地已经“睡”了4年多,正契合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好地,就让它多“睡”几年
2009年6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学者和中国疾控中心人员在淄川考察,意外发现莪庄村周围几千亩的土壤里富含硒元素。村书记肖长金和侄子肖淑锋敏锐地意识到富硒这一巨大商机,于是成立了淄博淄川长金蔬菜专业合作社,并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了500亩土地用来发展富硒大棚蔬菜。先天条件优越加上管理得当,他们的蔬菜大棚大获成功,富硒产品供不应求。据悉,土地流转后先种了两年的小麦和玉米,2011年修建富硒蔬菜大棚时,他们发现有31亩土地比其它富硒地的土质要好、土层要厚。出于对土地的一份责任感,于是爷俩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既然是好地,那就让它再养上几年,肯定发挥更大的效能。于是,这一“睡”就是四年。
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提出,我国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让这爷俩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不小心他们这31亩地竟成了土地休耕的先行试点。
休耕,并不是啥也不管
“土地‘休息’了,是否意味着你们啥也不用管?”对于记者的疑问,肖长金解释说,休耕不等于抛荒,绝不是把土地丢在那里不管。虽然一开始对地里的杂草“放任不管”,但一到春天就烧掉,把烧的草木灰连同平时大棚里剩余的农家肥、粉碎的玉米秸秆等一起深翻到土里,自然腐熟就成了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上好“原料”。
让地常年荒着还时常用大型拖拉机深松深翻,招来村民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抱怨,肖长金和肖淑锋爷俩的观念从未动摇,总是一笑而过。因为在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外专家的指导下,他们明白:长年累月的耕作,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对土壤伤害严重,导致养分供应不足,这也就是为什么种出来的庄稼不如从前好吃了。而他们的定位是高端富硒蔬菜,销售基本以大企业、中高端消费群体团购为主,并在部分小区设立直销点,对产品的要求非常高。只有让土地休耕,使土壤养分得以分解、释放,便于作物更好吸收,自然就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富硒蔬菜。
轮作,只为厚积薄发
“与前几年的黄土相比,地里的土已开始有了黑褐色的光泽。”肖长金翻搅着“荒地”里的泥土告诉记者。由于从2002年到2014年先后5次抽检发现土壤中硒含量不变,所以他们让土地“休息”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想测验一下土地休耕后硒的含量是否会增加。
进入初冬的几天里,他们正在着手准备测试,为明年种植奠定基础。据了解,他们明年计划在这31亩地上建立7个冬暖式富硒大棚,主要以种植茄子、黄瓜等绿色有机蔬菜为主。除了休耕,他们目前所有的蔬菜大棚都是采用轮作,以1号棚为例,如果这一季种了辣椒,下一季就会变成黄瓜或者茄子等其他蔬菜,总之就是有序地让每个大棚每季度都不重复种同样的蔬菜,以此来帮助土地恢复肥力。
“只有让地‘睡’好了,种出来的菜才会好吃。就拿西红柿来说,当前一斤普通的柿子市场价是1-2元,而富硒西红柿现已卖到10元,那么在休耕后土地上产的西红柿将会卖到15元一斤……”肖长金对未来市场充满信心。
(晚报记者高金霞 特约记者闫盛霆 通讯员仇慧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