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淄博7月4日讯(记者 刘江 通讯员 孟飞)家族在我国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宗族意识、家族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现阶段,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农村依然是以家族远近论亲疏。当前,个别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级工作开展时有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淄川区双杨镇以培育发展家族理事大总为载体,探索创新村居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家族理事大总在文明教化、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村务监督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凝聚乡贤力量,弘扬乡贤文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淄川区双杨镇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根据各村居家族人口数量、居住位置,每个姓氏家族推选1至2人为“家族理事大总”。原则上家族人数在50户以上的可以推选2人,家族人数在50人以下的推选1人。
“家族理事大总”成员应为户籍、原籍或姻亲关系在当地村,并具备“品行好、有威望、有能力”的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人物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贤达人士。同时,双杨镇限定不能推选为家族理事大总的具体条件。分别是: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尚未解除的;不能与党组织保持一致,甚至消极对抗的;违反村规民约,群众口碑不好的;体弱多病,不能正常工作的。
“家族理事大总”主要职责是争当“五员”,即:当好宣讲员。经常进家入户,积极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传达村两委的重要工作安排,做好本家族成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当好联络员。对村党组织的决议和安排及时向群众传递,对群众一些建议和意见,平常注意搜集和整理,及时向村党组织汇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切实当好联系村党组织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群众和村两委的粘合剂。当好调解员。对邻里瓜葛、家族矛盾、老人赡养、土地纠纷等各种棘手问题,充分发挥自身在家族和邻里的威信力和亲和力,综合运用法律法规、乡规民约、道德规范、公序良俗等手段,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族内部和萌芽状态,成为村居和谐稳定的“减压器”,为村党组织分忧解难。当好监督员。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根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安排,积极参加各类监督活动,列席重要村务会议,加强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重点工作的监督,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增强村居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当好服务员。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把服务家族、帮助邻里、乐于助人作为重要职责,甘于做热心人,经常深入邻里、宗亲和群众家中,了解群众需求和实际困难,积极主动办好事、解难事,努力当好勤务员、服务员。按照勤俭节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原则,主动为群众操办好红白公事。
淄川区双杨镇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家族理事大总”,村里的事务管理、家族的红白喜事、邻里的鸡毛蒜皮小事等,都由各个家族的理事大总来操办、协调。老百姓说,家里的大事小情,和“理事大总”说一声就行,省事省心,家族里的老人比俺们想的可周全;村“两委”成员说,村里的大小工作,招呼大总们一起商量商量,形成方案后不用村干部去挨家挨户动员,他们安排一下就好了,长辈们说的话村民更愿意听。现在的双杨镇有了“理事大总”的庇护,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