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区审计局集中对全区25个重点村进行审计,并指导镇、街道和开发区对村居财务进行冻结,指导新、老村居‘两委’班子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财务交接工作。”在今年的全区村居换届工作会上,淄川区委明确了审计机关的职责,要求四个“审计分局”全程介入村居换届。自上届村“两委”换届以来,淄川区委将专业、规范的审计部门引入到村级经济活动中,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为村居“两委”换届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
审计范围全覆盖
2010年初,淄川区委整合原有乡镇审计所人员,成立了四个审计分局,隶属区审计局统一管理,专门对全区的村居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审计情况进行审计。淄川区明确授权审计分局“直审”村官,形成了有力的村审“拳头”。自成立分局以来,已审计了318个村居,占村居总数的69%。累计查处违纪违法村居干部17人,维护了和谐稳定。换届选举前,对全部村居审计一遍,逐一形成专项审计报告,实现了村居干部“三年一审、离任必审”的全覆盖常规性审计,做到了村居审计与村居换届同步,“村官”权力运行与审计监督同步。
村级决策科学化
在村审过程中,淄川区将审计重点由“财务”审计向“责任”审计转变,除了审计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和土地承包、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活动外,重点对村级事务决策是否规范、财务预决算制度是否落实、财务账目是否公开、经济合同签订是否合法合理等村居干部履职用权情况进行审计。用好审计结果,督促指导461个村居认真做好财务收尾工作,对财务收支明细、经济合同、在建工程项目、集体资产等列出交接明细表,由镇街道“五代理”中心、村居“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签字确认。通过既“审财”又“审权”,给村居干部戴上了“紧箍咒”。许多村居干部反映,原来认为集体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没想到现在还得接受审计,只有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才能不触“红线”、不越“雷池”。
村级监管常态化
淄川区统一建立村居书记、主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并把审计结果作为考核村居书记、主任工作实绩和经济责任的重要依据。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同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库存现金过大、白条抵库、经济合同不规范和土地使用费等普遍性问题,区里责成农业部门、镇街道及时整改,从制度上、程序上、源头上化解矛盾问题、规范村级工作。目前,已审计村居资产9.6亿元,查出违规违纪资金1.8亿元,为集体挽回损失5000余万元;审计报告中提出整改意见525条,85%以上已整改落实,42个村居签订的不规范合同得到了纠正。镇办党工委书记反映,换届前反映村级财务信访量与上届同期相比,下降了78.2%。
“村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村居监管最佳的切入点和最有力的突破口。淄川区的村居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几乎介入所有重点、难点村居的治理整顿工作。一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既可以摸清问题根源,又能还干部清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淄川区委书记杨洪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