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9 15:40:00 来源:金陵晚报 我要评论
金陵晚报记者 曹德伟
昨天上午,朋友圈里被一则新闻刷屏了:北京一女子本打算在银行存款10万元,但在营业网点却被说服购买了保险产品,本以为5年到期,欲取出本金,却不想发现合同期竟长达104年。记者调查发现,存款变买保险的经历,在南京也屡见不鲜,业内专家提醒,市民在签署相关协议前务必了解清楚合同条款。
案例:女子存款变买保险,合同期104年
2011年6月,北京的刘女士拿着10万元去家附近的银行存钱,到了银行之后,工作人员向其介绍了一款保险产品,称此款保险产品收益要比银行存款高,同时,工作人员表示,每年只需交2万元,连续交5年后即可取出本金及收益。
然而,截至2015年6月,刘女士连续缴费5年共计10万元后,打算取出本金,却被告知要再等5年方可取出。今年9月17日,其再次与保险公司沟通,得到的解释是,若刘女士坚持要取回本金,则其行为属于退保,只能按当前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退款拿到9.8万元,无法全额退款,损失2000元。更令她惊讶的是,其本以为只有5年的保险产品,实际产品合同期竟长达104年,2011年6月8日生效,至2115年6月7日为合同期满日。
南京市民遭遇:说好的理财收益怎么变少了?
类似刘女士这样存款却被“忽悠”买了保险,最后引起系列纠纷的遭遇,记者日前也接到过一次求助。
徐先生是2010年在浦口某支行买的该理财产品,他告诉记者,当时,自己拿着16万拆迁款本打算存钱,但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存钱不划算,有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可以购买。“当时,他们告诉我存6年,收益就可以在6%左右。”然而,让他些难以接受的是,今年到期后,他却发现收益严重缩水,只有3%不到,损失有2万多,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还低。
从徐先生提供的资料看来,记者发现这也是一款分红险,与刘女士相似的状况是,虽银行工作人员口头承诺收益,但根据保险产品介绍及二人签署的合同上看来,产品均做了提示,表示分红并不确定。
业内人士提醒:保险理财需看清条款
南京一家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刘女士购买的是终身险种,此种终生返利的保险产品,其价值都是中长期方可体现,提前退保损失较大,同时,他表示,银行工作人员在介绍交费五年只是意味着交满五年即可保到合约规定期限,但并不是说五年期满后可以取出本金,分红险要看现金价值及分红之和是否够本,具体可以估算一下回本年限,到时再根据家庭的需要决定如何处置。
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即使是终身险,消费者也有提前退保的权利,但怎样退保划算,则需要考虑清楚。而对于104年的合同期限,其表示虽看似吓人,但如双方意愿一致,并无不可。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根据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公布的最新一期全国保险消费投诉情况通报显示,7月全月,全国人身险涉及保险公司合同纠纷类的投诉中,销售纠纷424件,占合同纠纷投诉总量的39.30%;在人身险涉嫌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中,销售违规132件,占违法违规投诉总量的80.98%,主要反映夸大保险责任或收益、隐瞒保险期限及退保损失等。
业内专家提醒,在投保时,消费者应看清合同条款,多问、多看,关于收益问题则需谨慎,相关口头承诺内容以合同承诺为准,保留一切书面证据以便维护自己权益。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