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0 10:26:00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6月20日,中国移动201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今年是中国移动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第十个年头,这本名为《连接,和你一起》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聚焦通信运营企业的本质和核心责任,以“连接”为主线,全面客观展现2015年中国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进展,连续第十年向社会交出“履责答卷”。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表示:“做好‘连接’服务,提升‘连接’价值,是中国移动的立身之本,也是义不容辞之责。”
“连接”促进沟通
截至2015年底,世界上仍有57%的人口、近40亿人不能上网,其大多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或农村偏远地区。针对城乡数字鸿沟,从2004年起,中国移动为超过12万个边远村庄新开通移动电话,为超过3万个村庄开通宽带,帮助农村地区移动通信覆盖率达到99.5%。为加快提供与世界同步的4G连接服务,中国移动用短短两年多时间打造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创造了4G发展的“中国速度”。为让更多人享受高速优质的连接体验,2015年推出流量共享、流量当月不清零、降低漫游资费等12项“提速降费”新举措,实现手机流量资费同比下降43%。中国移动还发起针对垃圾信息、“响一声”电话等“顽疾”的“集团攻坚战”,2015年共拦截垃圾短信48亿余条,关停骚扰电话号码341万余个,处置恶意软件12.8万余种,百万客户申诉率连续第六年保持全行业最低值。
“连接”激发创新
从2G、3G到4G,中国移动用“连接”搭建了一个汇聚你我、激发创新的平台,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截至2015年底,中国移动在数字新媒体领域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相关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分享行业价值逾百亿元。自2010年起坚持开展百万青年创业就业计划,移动应用商场注册的开发者数超过390万,累计提供创业扶持资金超过6800万元,带动百万青年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展自主就业创业。
“连接”助力公益
据统计,我国农村尚有7,017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中国移动坚持用“连接”带动内外部更广泛的力量共同参与扶贫与公益援助。截至2015年底,中国移动已累计投入3亿多元支持对口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发展。自2009年起,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累计对外捐赠近2亿元。其中,蓝色梦想——教育捐助计划持续十年支持中西部教育发展,已累计培训中西部村中小学校长80,981名、捐建爱心图书馆2,310个、多媒体教室1,260个。爱“心”行动——贫困先心病儿童救助计划,运用移动医疗技术,五年累计为27,717名贫困儿童提供免费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为2,744名确诊患儿提供免费手术救治。截至2015年底,公司志愿者注册总人数超过11万人,累计志愿服务超过1180万小时。
“连接”绿色发展
2015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雾霾侵袭,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环境保护亟待从共识走向行动。中国移动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绿色行动计划”,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企业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之路。2015年单位业务量耗电比2007年下降86%,按2007年能效水平计算,相当于节约用电 367亿度。牵头制定节能分级标准,推动制造商实现设备耗电平均每年降低10%以上;推广应用绿色包装,每年平均节约木材数量超过10万立方米,带动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同时,打造“蓝天卫士”、生活垃圾分拣积分管理系统等多个绿色信息化解决方案,帮助民众共享绿色生活。
“连接”共同成长
员工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中国移动努力打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连接”工作与生活。为员工提供多样化、深度的培训课程,2015年培训总人数116.9万人次。 自2005年起,在全集团范围内实施“EAP”项目,为员工提供心理疏导、缓解工作压力,覆盖30万员工。2015年开展“幸福1+1”活动,帮助员工发展“1项体育运动”加“1项兴趣爱好”,员工参与率超过36%。中国移动还在多个省公司设立困难员工帮扶基金,并向海拔2,500米以上的县级公司拨付专项关爱资金。
连接,是中国移动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独特方式。2015年中国移动转型发展迈出了关键步伐,在促进信息惠民方面也取得了可喜进展,连续第八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用连接促进沟通,用连接激发创新,用连接共享发展”,中国移动以实际行动建设高速、泛在、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与世界同步的信息通信服务,连接国家战略与百姓民生,连接当下与未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