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0 10:33:00 来源:红网 我要评论
原标题:“滚床单包粽子”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6月6日,杭州一游乐园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十对来自各大高校的情侣毕业生身穿粽子服拍毕业照,并坐上大摆锤,宣誓即使走上社会遇到大风大浪,毕业也不分手,甚至玩起“滚床单”游戏。
大学生情侣宣誓毕业不分手,看似无可厚非,却在公众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归其原因不在于表达情感本身,而在于特殊的活动形式。作为主办方的游乐园用“穿粽服”“滚床单”捆绑传统文化,还打着“宣誓爱情”的噱头,用众人所诟病的方式赚足了眼球,未免显得有些低俗,挑战了公序良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作家冯骥才曾说:我们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一种文化的生日。然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每临近节日,各路商家就积极酝酿营销大招,以花样玩法吸引民众。传统节日成了商家打造节日经济的跳板,比如杭州这家游乐园以过度娱乐化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大肆炒作。于是,便有了消费主义时代浮夸的节日形态。可是,传统节日文化是经不起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
当商业化消解着传统,商业性更多地替代节日的传统内涵,许多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就会陷入过度的物质化,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不断被淡化、被遗忘甚至被异化。对传统节日文化保护乏力,会让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前几年在网络上备受诟病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就是例证之一。与其说韩国抢了我们的文化,何不反思我们对待文化的完整性和表现力上的态度?
在文化失范的状态下,商家以娱乐化作为谋取商业利益的手段,使传统节日文化媚俗化。波兹曼曾预言,“当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我们在面对需要尊重的事实与精神活动时,要保持应有的敬畏,否则将成为众矢之的。如人们对贾玲恶搞花木兰的排斥,就是对文化媚俗的鄙弃,也是传统思想在与现代娱乐观磨合中的阵痛。同理,“滚床单包粽子”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难免被人们厌恶。
中国传统节日镶嵌在中华文化历程的纹路里,凝聚着民族的情感和理念。作为传统节日,端午节寄托了人们对屈原的哀思,又寄托了驱病辟邪的美好愿望。悬艾叶、吃粽子、赛龙舟,正是在这些充满温情的细节中,人们才得以与自然相亲、与他人相近,那些体现民族优雅、雍容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在传统节日文化被商业化、娱乐化挟裹的时代,我们不妨多思考,为了保护文化该做些什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传统节日被亵渎,被庸俗化,要扭转当前我国传统节日式微的状况,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舍本逐末,如何结合时代特点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引人深思。我们应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通过一些新鲜形式,把传统文化过得有品质,满足民众在过节时对于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需求。
文/黎禹君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