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可以治疗疝气吗

2016-10-12 16:15:00    作者: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中医可以治疗疝气吗?疝气是我们常见的病症之一,对于疝气的治疗,中医有哪些解释以及治疗方法呢?

  中医可以治疗疝气吗?疝气是我们常见的病症之一,对于疝气的治疗,中医有哪些解释以及治疗方法呢?

  中医认为疝气是肝气郁滞、寒凝经脉导致的,因为肝经在内踝上八寸的地方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也就是生殖器),至小腹,挟胃两旁,如果肝气不疏,寒气阻碍经脉的运行,那么便会导致疝气的形成。所以中医治疗疝气主要是疏肝健脾,温中散寒,补中益气为主要治则,主要应用的药物有:吴茱萸、附子、当归、川芎、柏子仁、肉桂、茴香等等。

  中医中药在治疗疝气中主要扮演着“矫正”疝气的角色,不外,凡事应该取其长处,疝气开刀的确安全又迅速,现今中药对疝气的角色应该定位为手术前后体质的调整、防止疝气的复发。

  常见的疝气体质类型有两类:

  第一型:平时属于轻易燥动不安、口干、便秘、少腹有时感到痛苦悲伤,这是属于中医“气滞”型的疝气,可以用青皮、陈皮、浙贝、白芍、泽泻等顺气的中药来治疗。

  第二型:面黄肌瘦、胃口差、轻易感冒、大便常不成形,动不动就喊累,倦怠时疝气尤为显著,这种“气虚”型的疝气可以用黄芪、白术、党参、当归、柴胡、升麻等具有“提气”的中药来治疗。

  疝气的辨证分型

  疝气以少腹痛引睾丸,或睾丸、阴囊、少腹肿胀疼痛为主症。

  寒疝

  阴囊冷痛,睾丸坚硬拘急控引少腹,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细。

  湿热疝

  阴囊红肿灼痛,睾丸肿痛,或伴有恶寒发热,小便短赤,便秘,苔黄腻,脉濡数。

  狐疝

  少腹部与阴囊部牵连坠胀疼痛,甚则控引睾丸,立则下坠,阴囊胀大,卧则入腹,阴囊肿胀自消,重则以手推托方能复原回腹;

  有时疝块增大,不能回纳,并有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等,是为“肠嵌顿”,须急转外科处理。

  针灸治疗疝气

  以取大敦、气海、三阴交、太冲等穴为主。寒疝加灸神阙、足三里、关元、照海;热疝加行间、然谷、阴陵泉;狐疝加归来、关元、三角灸(频频灸之)、丰隆、急脉。注意:狐疝久不回收或发生嵌顿、积水久不吸收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1、寒疝

  治则:温经散寒,缓急止痛。

  处方:关元 三阴交 大敦 气海。

  方义:疝气为任脉主病,足厥阴经绕络阴器,故取任脉关元、气海,疏通任脉气血,加灸可温化寒湿;大敦为治疝之常用穴;三阴交温通足三阴之经气,以化寒湿。

  疝气为任脉主病,足厥阴经绕络阴器

  随证配穴:厥逆—灸神阙、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并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2、湿热疝

  治则:清热化湿,消肿散结。

  处方:归来 关元 太冲 阴陵泉 三阴交。

  方义:取关元和太冲相配,疏解足厥阴经和任脉经气郁热;阳明合于宗筋,故取归来为佐;阴陵泉、三阴交分利湿热从水道而出,则肿胀热痛之势可渐消退。

  取关元和太冲相配,疏解足厥阴经和任脉经气郁热

  随证配穴:恶寒身热—合谷、外关,少腹胀痛—中极、曲骨。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狐疝

  治则:补气升陷,缓急止痛。

  处方:关元 三角灸 归来 大敦。

  方义:关元培补元气,升阳举陷;三角灸为治疝之方,频灸助关元以举下陷之气;阳明合于宗筋,归来为治疝要穴;大敦亦为治疝常用穴,可疏肝止痛。

  操作:毫针刺,补法,并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针法

  选穴:外生殖器 神门 肾上腺 小肠 肾 肝。

  方法:毫针刺,强刺激,每次取2~3穴,每次留针20~30min,隔日1次。

  中医治疗疝气三偏方

  1、当归茯苓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

  2、槟榔佛手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吴茱萸、香附、荔枝核、黄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3、茯苓白术桂枝汤治小儿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通脉,燥湿健脾。主治小儿疝气。

  偏方组成:茯苓、白术、台乌药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体质虚者,加黄芪、当归各6克。

  中医治疗方法具有危害小的特点,但是中医治疗疝气讲求辩证施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所以在遣方用药时要辨清自身寒热虚实,最好在相关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耽误病情。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袁菲菲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