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吐槽微信"朋友圈"营销多 海口消协:谨防上当

2015-03-13 17:39:00    作者:   来源:海口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微信朋友圈成营销平台。

        海口网12月12日消息(记者蔡康摄影报道)“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内开始有人大肆发布商业信息进行营销,都不知道是不是该相信。”平时喜欢网购的吴平(化名)最近很发愁:在微信“朋友圈”里,有些朋友通过微信进行营销,他想买,又怕上当受骗。

        “朋友圈”成营销平台

        11日上午,网友“大慈大悲”说,微信里的“朋友圈”经常会发布一些生活动态或者历史知识,而自己也经常会在上面发布一些自己遇到的事情,每天打开微信成了生活里的一部分。但最近他发现,随着“朋友圈”里朋友的增多,开始出现了一些商业信息,比如一些产品的代购信息,二手产品的销售等等,只要一打开,就会链接到某些商业网站。

        和“大慈大悲”一样,市民陈先生同样也遇到这样的情况。记者在陈先生提供的微信上看到,在“朋友圈”发布的数十条信息中,至少有4条信息存在商业性,如“我的小饰品店开张了,欢迎选购”、“本人香港代购奶粉,奢侈品”等。

        “我觉得在微信上发布自己门店的商品,还是很有效果的,大家都是朋友,可以增加销售渠道。”一名长期在微信上发布商业信息的网友“吴独步”称,最近他发布了信息,还真有不少朋友去购买。

        不少网友买到假货

        “出于对朋友的信任,我从朋友那买了一个皮包,结果发现是高仿的!”市民吴女士说,前几天,她无意中看到微信上有朋友说可以帮忙购买香港的名牌皮包,价格很便宜,于是,她便订购了一个,但拿到手,才发现是一个高仿品,“虽然买到假货,但是碍于朋友的面子,我也不好说什么,总不能翻脸吧。”

        “发布的商业产品看上去和正品一样,价格便宜,很诱人!”市民李先生说,有朋友称自己开了家汽车用品店,上面的配件都是正品,李先生便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一套所谓的美国原装进口音响,后来才发现,音响原来是网上订购的国产货,效果非常不好。

        “这些商业信息看多了挺烦,不会与发布这些信息的朋友聊天了。”不少市民称,原本热衷微信里的“朋友圈”,但现在不胜其烦。

        核实信息谨防上当

        据了解,微信营销看重的是“朋友圈”内的人气,在朋友圈内发布产品图片或者一些商业信息,能够快速得到转发和推广,有着很广的商业空间。一些人还会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微信功能来扩大自己的消费客户。

        一些常玩微信的网友介绍,出现在“朋友圈”里的商业信息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一些网店商家发布的信息,主要是展示其网店里的商品,引导网友到其网店上消费;一类是本地商家或个人发布的代购信息等;还有一类则是一些网友帮助朋友免费发布或者有偿发布的“推荐信息”。而且目前在微信上做买卖门槛很低,只需简单注册即可,好友添加也不是实名制,多数人的销售都是靠朋友介绍,因此很容易买到假货。

        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微信营销易出现消费纠纷,因此,即使是朋友之间也要多个心眼,最好仔细核实相关的信息,到实体店购买,买产品要看三包凭证,而且不要直接支付现金,以免出现问题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晓雨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