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吐槽:人情可以有 "消费"真的可以没有

2015-03-13 17:38:00    作者:   来源:中国吉安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春节将近,又到一年开销盘点时,网友们乱吐槽:这边有人感慨不是在参加婚礼,就是在参加婚礼的路上;那边有人表示各种人情开支看涨,鸭梨山大!不堪重负的“人情消费”俨然成为逢年过节的“标配”。这种“标配”到底可不可以有?

    自古以来,讲究礼尚往来是咱们中国的传统习俗,人情往来也是传统美德,它加深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性,使亲情、友情更加亲密,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这种人情往来几经演变,逐渐偏离了初衷。随着人情礼种日益繁多,数额不断加码,“人情债”循环传递,互相攀比的“金钱消费”,乐坏了商家,愁坏了大众,本来沾有喜气的“随礼”、“红包”、“份子钱”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不仅如此,每逢节日,还有一些人打着“人情往来”的旗号,排着队给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送钱送物,拉关系。一些披着“人情”外衣的“红包”开始异化成敛财的手段,腐败的温床。不时有领导干部借婚丧嫁娶之机大操大办、收礼敛财的报道见诸于报端。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节日腐败”现象大减,但却禁而不绝,仍有少数领导干部顶风违纪收送“红包”,为“钱途”断送了“前途”。如:江西省农业厅党委委员、省畜牧兽 医局局长黄峰岩等人收红包被免职。有人说“红包”是人情往来,大可不必如此大动干戈。然而,纵观贪官的落马轨迹,其中不乏“人情往来”的身影。许多领导干部就是在所谓“兄弟”、“朋友”的“人情往来”陷阱中,逐渐放松了警惕,收下了“人情”,“消费”了“良心”,最终滑向了罪恶的深渊。古语有云:“不以恶小而为之”。那些披着“人情”外衣的“红包”,虽小却是“炸药包”,虽红却是“染色剂”,它败坏了党风政风民风,危害不容小觑。

  习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上强调,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把顶风违纪搞“四风”列为纪律审查的重点,各级纪委铁面执纪坚决刹住收送“红包”的歪风……,凸显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作为普通市民,我们不能只做反腐败的“围观者”,更要做反腐败的“行动者”,带头破除陈规陋俗,倡导文明新风。正所谓:锦上添花固然受人欢迎,雪中送炭更显弥足珍贵。人情往来,不在于酒宴档次的高低,也不在于“随礼”的多少。“朋友圈”、“亲友圈”生活中的互帮互助,团结和睦,相比“金钱消费”、“良心消费”更具人情味。移风易俗正当时,小伙伴们首先从自家事、身边人做起,共同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让“人情”回归本真。人情可以有,“消费”真的可以没有。(原标题:人情可以有“消费”真的可以没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晓雨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