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全称“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中国又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从1983年为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之需要、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而设立而来,迄今已走过了32年的历程,而对于今年即将到来的这一“消费者的春天”,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80后著名作家独孤意却在微博上撰文表示应“予以取消”,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独孤意表示,中消协发布的“全国城镇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五成以上消费者认为消费维权效率一般,而所谓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现在完全是形式大于内容,渐渐沦为“重面子、轻里子”的形象工程,每年的3·15期间,消费者扎堆赶集闹闹哄哄的投诉,普遍缺乏公共理性,不但导致各种交通安全隐患,极大地加重工商执法部门的工作量,而且助长了各部门多头执法、互相“踢皮球”现象。
独孤意认为,3 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构建和谐消费环境的理念明显不符,实在已无存在的必要,应予以取消。
独孤意“取缔315”的惊人之语激起了网友的广泛争议,网友“伊能静再婚”认为,“存在即是合理,3·15消费者权益日注重的是宣传作用,即唤醒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震慑不良商贩不能侵权,从这方面来讲,应该还是功不可没的”;网友“新娘遭舌吻”表示,“独孤意完全是在哗众取宠,没事找抽,315绝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反对而受到任何影响”;网友“养老金充公”直言,“受害的消费者不需要特定的节日,我们只需要完善的法制、健全的制度、严格的管理,以及被金钱吞掉的良心”;网友“黄晓明跪键盘”调侃,“只有天天315,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何时取消315,何时就是艳阳天”。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