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展现齐文化遗韵

2013-04-24 14:13: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临淄;淄博;大众网
[提要]

  ◆临淄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文物资源丰富,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区。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36处,区级47处。300余处文化遗址、大型古墓星罗棋布,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美誉。被列为山东省五大旅游区之一的“齐文化旅游区”景点丰富,内涵丰厚、特色鲜明,每年都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 本报通讯员 王保生 晓莲 薛峰

  建设齐文化博物院

  2011年9月16日,作为中国 临淄第八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总投资63494.4万元的齐文化博物院正式开工奠基。齐文化博物院分为足球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民间博物 馆聚落、文化市场四部分,占地445.7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展陈、教育、休闲功能为一体、以齐文化为主 线,以齐国故都临淄为核心,展示齐地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院的建设,是临淄区科学保护大遗址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齐国故城与齐王陵

  进入世遗预备单

  2005年临淄齐国故城与 桐林(田旺)遗址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十一五”中央政府引导的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中,齐国故城列入了36处重点引导的项目。临淄齐国故城是国务院公布 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现存先秦古城中最大和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具有重要的研究和考古价值;田齐王陵是山东省唯一的大型王陵区,位于临淄、青州 交界处,地跨淄博、潍坊两市,被誉为战国王陵的典型代表。2003年底,临淄区委、区政府启动了齐故城与齐王陵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同时成立了临淄区 文物管理局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之后,临淄区严格按照世界遗产申报的要求开展工作,制作完成了申遗文本,得到了专家的好评。“临淄齐国故都与齐王 陵”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与此同时,临淄区大遗址保护项目规划编制也开始启动。2005年,聘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了《齐国 故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1年8月,召开了省级论证会,规划经专家审议基本通过,目前该规划已制作完毕并上报国家文物局。规划的编制更加规范了齐国 故城的开发利用,现按照规划实施的有12号桓公台宫殿遗址抢修保护工程和临淄齐国故城抢救性保护设施项目。

  保护性开发重点遗址

  为成功展示大遗址主体,临淄区已 经在尝试保护性开发重点遗址。齐国故城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于2009年列入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总投资464万元,面积约10000 平方米,目前该工程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临淄齐国故城抢救性保护设施项目争取年内完工,完成展示利用。该项目的实施将为保护齐国故城遗址创出成功典范, 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加了新的内涵。12号桓公台宫殿遗址抢修保护工程项目启动,采用租地模式,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保护方案进行绿化标识。编制《齐国故 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以小城宫殿遗址区和城墙剖面、晏婴墓、排水道口、殉马坑、孔子闻韶处、杞梁墓、孟姜女投水处等作为重点展示对象,结合历史环境模拟 复原展示区,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生动、直观地再现历史场景,实现对遗址文化价值最充分的阐释和最合理的利用。桐林(田旺)遗址属原始社会晚期的龙山文化类 型,临淄区现已委托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编制《桐林遗址保护规划》。

  临淄区还加大了遗址区内的环境整治力度,调整种植结构,有计划的清理齐国故城内蔬菜大棚,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将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 业、特色农业作为遗址区内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打造生态农业景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村镇体系规划,实施迁村并点。根据社会居民调控要求,中远期逐步搬迁保 护范围内居民。建筑搬迁后对原建筑基址采取复绿复耕措施。整治田齐王陵周边环境,退耕还林,建成森林公园。

  不可移动文物“修旧如旧”

  临淄境内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00余处。除丰富的地下文物遗存外,还有大量的优秀古建筑。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明末以来的古建筑100多处,包括 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处。其中临淄县衙大堂是淄博市现存唯一的古代官府建筑,齐都王氏庄园是临淄区保存较好的明清民宅。2011年,临淄区制定了详尽 的古建筑维修计划,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计划用4―5年的时间,将全区优秀古代建筑全部维修一遍。今年,区财政投资80余万元,先期维修临淄县衙大堂 和大门、齐都王氏庄园。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完成,经过维修后的这两处古建筑又焕发了生机。

  大遗址作为区域内特殊的文化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正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实力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建设齐文化博物院、维修恢复古建 筑,正是临淄区在科学保护大遗址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保护遗址、弘扬文化、传承文明、改善民生”四者的完美结合,不但使得大遗址保护的成果为全民 所共享,而且让灿烂、悠久的齐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从而展现中华文明最美丽的遗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曹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