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第二天山东各地火爆游客数量增加

2015-10-03 07:39:00    作者:丁稳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10月3日,记者从山东旅游政务网了解到,“十一”假期第二天,全省天气晴好,温度适宜,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和众多旅游惠民措施更加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出游热情,也吸引了大量的省外游客来山东休闲、度假,各地接待游客数量比第一天有明显增加。

  大众网淄博10月3日讯(见习记者 丁稳)10月3日,记者从山东旅游政务网了解到,“十一”假期第二天,全省天气晴好,温度适宜,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和众多旅游惠民措施更加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出游热情,也吸引了大量的省外游客来山东休闲、度假,各地接待游客数量比第一天有明显增加。据调查,全省纳入预报统计的40个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116.9万人次,同比增长8.6%,门票收入5250.5万元,同比增长11.2%。

  乡村旅游持续火爆。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游客享受乡村采摘乐趣的最佳时节。采摘赏秋之旅成为城乡居民近郊旅游的首选。各地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产品,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国庆期间,博山中郝峪村、沂源洋三峪村、沂南竹泉村、邹城上九山村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点的民宿早在一周前已经全部预订完毕。淄博原山如月湖推出“山楂树之恋”活动,景区内所有的山楂供游客免费采摘;淄川梦泉生态旅游区举办“金秋采摘节”活动,长虹枣、池梨、海棠果、柿子等果品免费采摘、自由品尝。烟台佳东火龙果采摘园推出了火龙果采摘,蓬莱阁和圣休闲农场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葡萄和苹果采摘。潍坊青州市举办了第15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第二届青州市乡村旅游文化节等旅游节,节会现场火爆,单日接待游客近20万人。日照市在大槐树生态旅居综合区举办2015年金秋旅游文化节,推出了丰水梨采摘、拾板栗、垂钓等农家休闲体验项目。

  各地民俗文化节事和项目成为游客追捧的“新宠”。我省倾力打造的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注重将目的地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节事,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与其中,成为假日旅游新的“聚集地”。济宁曲阜市孔子六艺城内,游客不仅可以参加观礼、赏乐、习射等传统项目,还可以参与国学讲堂,研学国学经典;舞剧《杏坛古韵》、诙谐幽默的孔家抛绣球招婿情景剧、雍容典雅的汉式婚礼轮番上演,让游客充分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烟台在莱阳市娘娘山风景区举办“养生祈福节”,游客求道问圣,体验道家文化;在莱州寒同山举办枫叶文化节,游客登山、摄影,赏秋叶美景。东营黄河传媒集团斥资3500万元打造的大型奇幻旅游剧《天鹅》,场场座无虚席。

  传统景区升级,“老歌新唱”焕发新活力。传统旅游景区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新增的项目和活动更是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烟台海昌鲸鲨馆“鲸”彩升级,“王者”鲸鲨、美人鱼引领3000余尾鱼类一同遨游,新互动“3D深海立体画展”、新展示“炫彩水母影光秀”为游客带来视觉盛宴;济宁曲阜游客集散中心及周边景区停车场停满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苏等省外自驾车;三孔景区接待游客9.2万人次,梁山旅游风景区接待游客10.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都有较大增长。淄博潭溪山旅游区旅游接待火爆,日均接待游客突破万人,潭溪山庄住宿“一房难求”,餐饮、停车等接待设施接待能力饱和,景区启用备用停车场。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接待游客20万人次;千佛山景区接待游客5万人次;青岛崂山风景区接待游客3.8万人次,同比增长13%。威海刘公岛景区接待游客2.2万人次,同比增长29.4%;西霞口景区接待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19.05%。

  众多惠民措施让游客既“开心”又“舒心”。为了让广大游客都能得到实惠,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我省各大景区纷纷推出了惠民措施,很多景区打折、降价。临沂市苍马山景区、冠山景区对本地游客5折优惠,对外地游客7折优惠;济宁梁山风景区新增景区多处停车场,游客凭停车票可免费乘坐景区观光车游览景区;邹城峄山景区安排旅游大巴和观光车免费接送游客。莱芜香山景区假日期间免票,吕祖泉门票8折,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景区日接待游客达3万多人次。

  旅游市场安全平稳。各地旅游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完善旅游安全服务规范,加大旅游安全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严防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假期第二天,全省各级旅游部门严格落实假日值班制度,12301旅游服务热线确保24小时畅通,指导重点旅游景区及时应对交通拥堵、景区游客拥挤等突发情况。全省各地积极组织组织开展旅游志愿者活动,临沂招募志愿者近千人,在全市各大景区进行旅游咨询、文明引导,沂水县还在高速路口设置了旅游志愿者服务站。全省假日旅游秩序井然,未发生重大旅游投诉和旅游安全事件。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