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民警副书记”那些五味杂陈的“闲事儿”

2015-09-24 16:51:00    作者:边增雨 唐文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周村;民警;副书记;五味杂陈;闲事儿
[提要]“民警副书记”是个什么差使?初次听到这个词,多数市民或许都会有个疑问,如果用三个关键词解读一下,相信便可了然。关键词一:民警。“我是一名民警,要干好民警的本职工作”;关键词二:副书记。“我兼任社区副书记,要做好社区党委助手”;关键词三:公仆。“我是百姓公仆,要为百姓服好务”。

  

    大众网淄博9月24日(见习记者 边增雨 通讯员 唐文)“民警副书记”是个什么差使?初次听到这个词,多数市民或许都会有个疑问,如果用三个关键词解读一下,相信便可了然。关键词一:民警。“我是一名民警,要干好民警的本职工作”;关键词二:副书记。“我兼任社区副书记,要做好社区党委助手”;关键词三:公仆。“我是百姓公仆,要为百姓服好务”。

  今年6月份,淄博市周村区委组织部、周村公安分局党委决定在全区公安机关启动“民警副书记”工程,周村公安分局大街派出所积极响应,随后经大街办事处党委任命,该所的社区民警于伯宾、邹俊、薛贤宝等光荣地担当起各管辖社区民警副书记。“民警副书记”当上了“闲事儿”也就来了。

  先看一组大街派出所辖区的数据:常住居民11133户39477人,流动人口1831人,出租房屋851家,各类小微企业280余家,学校幼儿园13所,民办培训机构14家,小饭桌19家……这一组组看似没有关联的数据,与之有关的人、事、物却是民警副书记们的服务管理对象。

  “公安民警的群众工作靠的是什么”---“信任”

  “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靠的是什么”---“信任”

  民警副书记们深谙其理,他们多渠道努力构建与社区群众的诚信关系,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工作中,他们借警民恳谈活动与社区干部、群众代表进行交流,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并及时进行落实整改;他们借社区云警务工作,走进社区居民家中,了解治安状况,听取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49件,得到群众信任支持;他们借满意度测评活动,回访不满意群众23人,改善与群众关系,博得群众好评。

  “让他三尺又何妨”他化解了10余年的墙基之争

  周村区的爱国社区因辖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情况最复杂等“几个最”,也因此成为该派出所管理服务重点。在担任爱国社区党委副书记之前,于伯宾已经是社区领导与群众身边的老熟人、老朋友。2013年8月担任爱国社区民警后,他凭着一份对工作的执着、一份兢兢业业的付出、一份辖区百姓的信任,逐渐与爱国社区百姓打成一片,也成为他开展社区工作的秘密“锦囊”。用于伯宾的话说,“现在有了这个副书记的头衔,我也成咱社区一份子了,更不敢有丝豪懈怠了。”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可是莫家庄两名居民却因土地之争而积怨多年,相视如仇。甲想在门前建一座迎北墙,乙称建墙占了他家地,如果甲建墙,乙就给拆掉。两家互不相让,即使社区调解委员会数次进行调解,也没有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这一拖就是10余年。于伯宾任社区副书记后,决定调处这一现实版“张、叶墙基之争”。他多次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并以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奇闻佳话为典故讲给双方,“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当年的宰相张英不以强凌弱,而以四句诗劝阻家人向叶某作出让步,而叶某也深受感动,主动让步三尺。

  一则典故,道出了和邻睦里、仁爱待人的处事方法,两人最终不再各执己见,主动委托于伯宾当起了“土地丈量员”,于伯宾不负信任,6月21日,在社区干部陪同下拿着尺子重新对争议墙基进行了丈量,双方也各自放下态度,作了让步,最终两堵冷了10余年的心墙有了温度。

  防患于未然 他是社区的“流动安全巡视员”

  周村区的和平社区民警副书记邹俊,转业军人,戴着眼镜外形斯文的他却是一位性格粗邝、直爽、做事认真、有担当的老兵。各式各样的汽车穿梭于公路上,成为人们出门的主要代步工具,邹俊却唯独喜欢背上他的社区云警务移动终端——“云鉴”,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在社区里转,只要发现隐患,他必落实整改,铁面无私,不讲情面,不留隐患,因此被居民称作社区的“流动安全巡视员”。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是咱老百姓传统的“鬼节”,各家各户都要进行祭祀活动。老邹吃过中午饭后,便抢在祭祀活动较集中的下午时段,骑车匆匆赶至和平社区公墓区,义务当起了安全巡视员,他关注着墓区每处焚纸点,对于有火患的区域,他立即上前提醒,直至天色黑下来,人们渐渐离去,老邹甩了甩僵直的双腿,才放心地离开。

  8月份开学前期,老邹在社区内进行云警务信息采集时发现,淄博六中附近的居民平房,有好几户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二层,本以为是普通的民房改建,进门一问,原来是出租给淄博六中的陪读家长的。被改建的二层平房顶部多为泡沫夹心板,并且通行楼梯也较简易、狭窄,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老邹觉的这不是件小事,便找社区干部陪着逐户进行走访摸底,并同时上报有关部门给予解决。

  演绎维汉警民情 他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宾至如归”

  周村区的元宝湾社区民警副书记薛贤宝,63年出生已经52岁的老薛,是社区群众的警察大叔,他没有年轻警察的帅气外表,却有着老警察独有的亲和热情。社区群众有个难事、纠纷都愿意向他说说,老薛也是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凡事都当自个儿事去忙活。担任社区民警副书记后,老薛更是社区的大忙人了。

  精神病人王某经常在家纵火,四周邻里惊慌地找到老薛,老薛汇报所领导、大街办领导,协调民政部门为家庭困难的王某申请了民政医疗救助。社区居民50多岁的赵某想谋份工作,老薛立即帮忙联系保安公司,赵某很快成了一名保安……

  对常住居民如此,对待社区外来务工流动人员,他总是说:“出门在外都不容易,让人家要有家的感觉,他们踏踏实实生活,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2014年春节后,社区里来了一家6口新疆籍维族人,老薛知道后立即上门走访,语言虽存在交流障碍,老薛边说边比划,最终了解到他们要在周经营馕的生意、家庭成员等基本情况,并帮他们办理了居住证。一来二往,老薛与夫妇俩成了朋友。2015年暑期,夫妇俩向老薛吐露了一件心事。原来,他们的大儿子今年9岁了,因为做生意的缘故跟随他们从原籍来到周村,便中止了小学生活,孩子的学习因此被搁置了。根据生意状况,他们打算长期在周村做下去,所以也希望孩子能在周村接受教育。老薛了解了他们的难处后,立即当自家孩子事儿操办起来,他先向所领导进行了汇报,会同分局有关部门与区教体局进行沟通,提出书面申请,区教体局给予极大支持,特事特办,并为方便其接送,就近联系了新建路小学。

  8月23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老薛亲自陪着夫妇俩和孩子到学校报道。“孩子上学终于有着落了,不知说什么好,就是感谢,我们全家忘不了薛警官这份恩情…”这段维汉警民亲情,使这个社区更显和谐温暖。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刘颖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