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名人

2014-09-15 14:32:00    作者:   来源:淄博市人民政府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鲍叔牙(?—前644)齐人,与管仲为友。以善于知人为后世所称道。公元前694年,齐襄公淫乱无常,襄公诸弟纷纷外逃。 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鲍叔牙辅小白,逃到莒国。公元前685年,齐国内乱,国君被杀,他得到消息,带小白抢先回国,打败公子纠,夺得政权。小白即位为桓公,要任他为相。他推辞说:“您要治理齐国,我与高即可胜任;若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又说管仲有五大长处,都超过自己。他劝小白别计一箭之仇,请回管仲,委以重任。

    管仲相齐后,叔牙甘居其下,一起治理国政。管仲下世后,鲍叔牙继管仲为相,周年而殁。后来,鲍叔知人与管鲍之交的故事一直作为美谈,流传于世。管仲曾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齐桓公(?—前643),名小白,系姜齐第15代国君,在位43年。
    公元前685年, 齐襄公被杀,小白与公子纠回国争位,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带钩,几乎丧命。小白乘势装死,骗过管仲,加紧赶路,在高等人的接应下,夺得君位。他应鲍叔牙之谏,从鲁国接回管仲,任以国政,尊为仲父;进行改革。
    他依靠群臣智谋,实行“参其国而伍其鄙”、“作内政而寄军令”、“相地而衰征”等政策,又即山铸钱,煮海为盐,使齐国大治,国富兵强。外交上亲邻国,退还所占鲁国、燕国的土地,讨伐淫乱诸侯,一战即服莱、莒等31国。当时,周室衰微,诸侯强暴,狄人南侵,中原不安,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帮助燕国打败山戎;并存邢救卫,制止了戎狄对中原的进攻;又联合中原诸侯南攻蔡、楚,与楚盟于召陵;还曾平定东周王室的内乱,干预诸侯国君的废立。 前651年举办葵丘之会,周襄王派人参加。他在位43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645年,管仲、隰朋等人相继死去,桓公不听管仲遗言,又起用佞臣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三人乘机作乱,桓公被饿死,尸体停放67天才得收敛。齐国由此中落。今临淄区郑家沟南二王冢传为他和齐景公的墓。齐故城西北有高台,名“桓公台”,传说是他会见诸侯和检阅兵马的地方。

司马穰苴,生卒年代不详,春秋时期军事家。为田完后裔,以军功升为大司马。
    齐景公时,晋国发兵攻打齐国阿、甄二城,燕兵侵入齐国黄河以南,齐军大败,景公无计。相国晏婴向景公推荐穰苴,说穰苴虽为田氏庶出子孙,但文德能使大众归服,武略可以克敌制胜。景公遂召见穰苴,与论军事。穰苴见解精辟,景公深感满意,即刻命为将军。穰苴请景公指派一君王宠信、又举国敬畏的人作为监军。景公委派庄贾前往。穰苴与庄贾约定次日正午于军门会齐。
    至次日,穰苴至军营,等待庄贾到来,庄贾一向骄宠,日暮方至军门。穰苴说:“将帅一旦受命,即不能顾家,到军中宣布号令,即应忘掉私情,战鼓响起,即应舍生忘死。如今强敌深入,国内骚动,士卒在前线厮杀,国君寝食不安,百姓生命都维系于你一身,为什么延误时刻?”即按军法处斩。时景公的使者持符节,乘车驰入军营,宣布赦免庄贾。穰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说:“使者在军中急驰当斩,但国君使者不可杀”。即下令杀掉使者随从,砍下车厢左边木柱和左辕马。全军肃然。
    穰苴关心部下,对士卒营舍、水井、火灶、三餐饮食及疾病医药等均亲自探视拿将军的物资食粮与战士共享,与战士吃同等伙食,让体弱者休养三日再整训。出兵那天,病弱者请求出战,体强者奋勇争先。晋军听到消息,慌忙撤退,燕军退到黄河北岸便溃散了。齐国收复全部失地,穰苴得胜回师,升任大司马。后遭谗害被景公免职,积郁而死。
    后田氏代姜氏据有齐国,齐威王对外用兵或宣示武力,尽力仿效穰苴用兵之道,使各诸侯都来齐国朝见。威王还指派大臣,整理司马兵法,将穰苴治军之法,附入该书,称为《司马穰苴兵法》,今本有5篇。

齐威王(?~前320),田齐桓公午之子,名因齐,以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初即位,沉湎酒色,政事尽委诸卿大夫,国内混乱,诸侯交相入侵。但他虚心纳谏,下定“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立即振作起来,整顿吏治,烹杀弄虚作假的阿大夫,封赏勤劳实干的即墨大夫,朝野震动。又乘势夺回失地,齐国渐强。他纳相国邹忌之谏,广开言路,不论臣民,凡指出国王失误者,一概奖励,对当面指出者,给予重奖。不一年积弊尽除,齐国大治。
    他决心王霸天下,铸鼎声明继承齐桓公的伟业,光大田氏声望。开拓稷下学宫,招徕各派学者前来著书立说,议论政治。邹忌深明治国之道,齐威王与他相识三月,即任以为相。孙膑曾在魏国受刑,威王用为军师,两次打败强魏,齐国声威震慑诸侯,雄居东方,一时号令天下。
齐宣王(?~前310),名辟疆,继齐威王为田氏第五代国君。
    即位后对内勤于修治, 对外合纵睦邻。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他乘机派章子率兵攻燕,只50天就攻占了燕都。
    他在位间,稷下学宫复盛。他不惜巨资招揽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封他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名望地位最高的,有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其他比较有名的还有儿说、告子、宋开、尹文、公孙龙、彭蒙等。孟轲曾三次来齐,居稷下30年。集儒家大成的荀卿,15岁即来齐游学,三为稷下祭酒。稷下学宫对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齐宣王怀大志而失微言,对逆耳之言平心听取,择善而从。他扩建雪宫方圆达40余里,钟离春当面责他,他接受谏言“立停渐台”;出猎遇闾丘,谏他“选良吏,平法度,赈乏以时,令少敬长”。他给以厚礼对待,从而兴齐一代清廉政风。
田单,生卒年代不详,临淄人,系田氏王族远房子孙,世居安平(今临淄区石槽盛),战国末以败燕复齐之功,封安平君,相齐襄王。
    公元前284年, 燕将乐毅率军伐齐,破临淄。他率族人避到即墨(今山东省平度东南)。即墨大夫战死,田单被推为将,率众据城抵抗。
    公元前279年, 燕惠王即位,与乐毅不合,中田单反间计,使骑劫代乐毅为将。田单令城中人每吃饭先院中祭祖,引来无数飞鸟,便扬言说天神来传授天机。立一士卒为神师,出号令都说神师教导。城中人于是上下一心,坚守不动摇。田单又向燕军扬言,说城中人最怕燕军割掉齐兵俘虏的鼻子,还怕燕军挖掘齐人坟墓,燕军中计照办,城中人见了怒不可遏,决心复仇,奋勇杀敌。田单看到作战时机成熟,把全家人都编入队伍中,拿出吃食犒劳将士,令精壮者埋伏,老弱者登城御守。又遣使约降,燕将高兴,士气松懈。田单乘机收集城中千余头牛,给它们披上红绸衣,画上五彩龙纹,牛角绑上利刀,把浇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点燃,凿开城墙,放牛出城,五千壮士紧随牛后。被燃尾的牛群疯狂地冲向燕军,所向披靡。燕军溃败,骑劫被杀,齐军尽复失地。田单迎齐襄王回到临淄,受封为相,号为安平君。
    田单为相后,精心图治,并体恤民情,曾见涉水老者冻栗而脱裘相赠,民多称其贤。齐王建元年(前264年),由齐入赵,被任为相国,封平都君。

 左芬(公元300),字兰芝,左思之妹,晋武帝贵嫔,为我国最早的女诗人。
    幼年丧母, 依父兄长成,善属文,名亚于左思。晋武帝司马炎闻其名,征纳入宫,公元272年(泰始八年)拜昭仪,后为贵嫔。如左思所赞:“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汉班,明朗楚樊。默思苦记,下笔成篇。行显中闺,名播八蕃”。因貌不美,出身寒门,未得武帝宠爱,又体弱多病,独居寒宫,然才德出众,受人敬重,武帝每出游归来,常与论文学。知识渊博,谈吐不凡,深为武帝嘉赏,故每有方物异宝,必命作赋称颂。
    生前著有大量诗赋, 据传有文集四卷,今已失传。《太平御览》卷145列其作品目录有:《离思赋》、《桐凤赋》、《孔雀赋》、《松柏赋》、《涪沤赋》、《纳皇后颂》、《杨皇后登祚赞》、《芍药花颂》、《郁金颂》、《菊花颂》、《武元皇后诔》、《万年公主诔》等。她的《答兄感离诗》倾诉自己被召入宫,与亲人分离,不得相见的痛苦思念。她的《离思赋》更哭诉了被困深宫,终日“仰行云以欷,涕流射而沾巾”,“长含哀而抱戚,仰苍天而泣血”的不幸。其《啄木鸟》诗,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赞为说,“学问语,无蒙腐气”。

 贾思勰,北魏益都人(今寿光),曾任北魏高阳郡太守。
    任太守期间,曾到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考察过农业生产情况,每至一地,多考察前人研究成果,阅读了《汜胜之书》 、《四民月令》等150多种前人著作,收集民间谚语、歌谣,访问有经验的老农民,并亲自种田,以便观察试验。约在公元533~544年(永熙二年至武定二年)写成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该书共分作十卷,九十二篇,正文七万字,连同注释共11万字。前五卷介绍各种栽培技术,六卷讲养殖,七至九卷讲农副产品加工,第十卷介绍有实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植物。该书强调以农为本,提倡“人定胜天”,生产技术要改革创新,对推动农业科学、生物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两次引征其科学原理。在国外,特别在日本受到重视。

毕自严(1569~1638),字景曾,号白阳,明末大臣,王村镇西铺村人。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中举,1592年中进士。历任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政、榆林西路按察使、右布政使。1620年(泰昌元年),升为太仆寺卿。后任右佥都御史兼天津巡抚,专饬海防,修战船、治兵器、建水军,曾镇压河北、山东的白莲教起义。1628年(明崇祯元年)任户部尚书时,军事频繁,国库空虚,他提出节支建议24项,并到九个边疆督扶镇所清查兵马数,堵塞漏洞。因功被晋封为太子太保,后举为吏部尚书,但未就任。1632年(明崇祯五年)秋,刑部按惯例特请皇帝下诏,任毕自严为主笔。他以公正仁义为准,执法不徇私。总理太监张彝宪受宰相温体仁之命事事与毕为难,他连写十几份辞呈,均未获准。后被免职回乡,一年后官复原职。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去世。著有《石隐园诗文藏稿》8卷、《抚津督饷抚留宪留计共疏草》19卷、《度支奏议堂稿》20卷及其他著述9 8卷,均刻印流传于世。还有《选定古文尚友编》100卷、《古今四时绝名》100卷。

李化熙(1594~1669)字五弦,淄川县周村店(现周村区周村镇前进村)人。1634年(明崇祯七年)中进士,授湖州推官。后升为天津道尹。时值久旱大灾,灾民外逃,他主持各地设立粥厂,救济河北、山东、河南灾民达数十万。后改任陕西巡抚,尚未到任,皇帝旨谕,命他任榆林三边总督,统理西征军务。
    清兵入主中原后他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又转为工部左侍郎。不久升至刑部尚书,继太子太保。时曾上奏一道特疏,请朝廷恢复朝审制度,派遣恤刑官巡治各地监狱。不久再度以家母年迈为由,辞官回乡。时周村有荒粮地一千六百余顷,每年田赋由当地百姓分摊,乡民负担很重。为此,李化熙公陈督抚,被特许免除。为振兴周村集市,他曾为周村集市备下赋税,替民交纳。并对庄邻灾民及贫困者时有周济帮助。平生为人慷慨好客,不修边幅,健谈而幽默。1669年(清康熙八年)卒。

孙廷铨(1613~1674),字枚先,又字伯度、次道,号上亭、灌长氏,益都县颜神大街(今淄博市博山大街)人。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考中举人;翌年成进士,任大名府魏县令;越年调抚宁(属直隶永平府),又改监纪推官。后告假回家。
    1645年(清顺治二年) , 他应召晋京为河间府推官,分司天津卫漕务,又被提拔为吏部稽勋司主事。1646年(清顺治三年),出任陕西乡试主考官,升考功司郎中。1650年(清顺治七年),升翰林院提赞四译馆,太常寺少卿。 1652年(清顺治九年),召加太仆寺卿,再调管左通政事。1653年(清顺治十年)2月升户部左侍郎。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 11月升兵部尚书。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4月晋户部尚书,首订清朝财政“岁会”制度。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恩加一级,授光禄大夫,赐玉带。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加太子太保,晋吏部尚书。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加少保。1662年(清康熙元年),官拜秘书院大学士,入参机务,在任1年多,“竟岁未尝休沐”。后称“患怔冲之疾”告病请归。
    1664年(清康熙三年) 冬,他回到故乡,居家10年,谢却宾客,专意著述,于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9月逝世,谥文定。著作有《南征纪略》2卷、《睁亭文集》、《亭诗集》、《颜山杂记》、《汉史月意》、《归厚录》、《琴谱指法省文》等。

岳含珍(1602~1693),字玉也,号思莲子,名医,益都县孝妇乡浮屠滩庄(今淄博市博山区岳家庄)人。
    自幼聪慧好学,熟读经史子集,14岁补博士弟子员,中年弃文习武,练就一身绝技,挽弓射弹,百发百中,精通医术,以擅长针灸而驰名乡邑。
    明末,他投笔从戎,为材官;入清后,除山西路安道中军,又升浙江金华府都司签署,后迁陕西延绥靖边游击兼定边副总兵,敕授昭勇将军,不久申退归里。
    还乡后专心致医。对待求医者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治病一丝不苟。每日登门就医者“肩摩中庭,履满户外”,被誉为“当世神医”、“活神仙”。所著《针灸阐岐》一书载有这样一则医案:“辛酉,夏中贵患瘫痪,不能动履,有医何鹤松久治未愈。召予视曰:‘此疾一针可愈’。鹤松渐去。予逐针环跳穴,果能履”。
    晚年,他楗户著书,著有《经穴解》,《灵素区别》、《针灸奇古方》、《体用考分经》、《本草大病论》、《咳嗽议》、《针灸阐岐》、《针灸类症》、《幼科阐岐》等书。

蒲松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所著《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短篇小说集。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川人,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读书世家。由于受家庭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少年时代就醉心于科举,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振一时,但后来却屡试不第,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以教书授徒为业。72岁时才授例得一名岁贡。正是这种坎坷的生活道路,使他对清王朝黑暗的统治有深刻的体会。为了发泄自已的不满,他“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驻成孤愤之书”,写就一代名著《聊斋志异》。这部著作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现行本共有491篇作品,有的作品出自作者的见闻,有的作品是对过去题材的发展和创造,但绝大多数篇章是根据搜集来的民间传说编写的。他通过塑一些可受的妖狐鬼怪形象,尽情地鞭挞了腐朽的封建社会和科学制度,热情地讴歌了自由、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礼教精神,满怀激情地赞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榨。反映社会现实,为劳动人民伸冤,是这部著作最深刻的思想内容之一。《潞令》、《促织》、《梦狼》、《梅女》、《成仙》、《席方平》、《红玉》等篇间就无情地揭露了官府豪绅对于人民的血腥统治和残酷压迫以及吃人的本性,痛快淋漓地咒骂了贪官污吏、富家大族及阴曹的冥王、城隍诸神。抨击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弊端,是这部著作的另一深刻的思想内容。《司文朗》、《叶生》、《王子安》、《续黄梁》等作品都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内容。赞美爱情,反对封建礼教,是大部分篇间的主题。《婴宁》、《莲香》、《香玉》、《小谢》、《连城》、《宦娘》等作品,塑了一系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强烈反对封建礼教,具有鲜明个性的年轻女性形象。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几近于痴,化为异类、魂魄离体都不能动摇地们对爱情的忠贞。除上述内容外,还有部分作品揭露了统治阶级丑恶伪善的灵魂,如《考弊司》、《窦氏》等。也有些作品侧重歌颂了劳动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崔猛》、《娇娜》等。总之,这部著作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具有多方面的思想主题,内容极为丰富,文字语言精炼得当,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具有浓郁的色彩,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当代文字大家郭沫若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是一位多才多世的作家,另外还著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通俗俚曲若干种,《省身录》等。

姜尚,西周王朝的开国重臣,齐国的缔造者和创始人。姓姜,名尚,字牙,人称姜子牙,又谓姜太公。年轻时生活非常贫困,为生计所迫,曾经“屠牛於朝歌,卖饮于孟津。”虽有才华,无处施展。老年时在渭水边垂钓,为周文王所常识,官封太师。先后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东征西讨,伐纣倾商。周王朝建立后,又助周成王平暴镇反,定国安邦,因战功卓著,被周武王封为齐侯,都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北)。作为齐国的第一位国君,为齐国的发展制定了许多适宜的政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使齐国在西周时期的社会发展中一直处于各国的领先地位。据《史记·齐太世家》记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于齐,齐为大国。”又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初太公治齐,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故至今其士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
 管仲,齐桓公时期任齐相,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中夷吾,字仲,由鲍叔牙荐任卿职。在职期间,主持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主要项目包括:(一)高速了行政区划。本着“定民之居”、“勿使杂处”的精神,对“国”(都邑一带)“鄙”(广大乡村)进行了整顿。在“国”中分设十五土乡和六工商乡,在“鄙”中设置邑、卒、乡、县、属。(二)改革了军队建制。规定士乡的乡里组织同时又是军队编制,既参加田猪,又习武备战,即“五家为轨,故五人为武,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十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族,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三)改变了租税方式。制定了“相地而衰征”的办法,即按土地的好坏征收不同的租税,这比起以往的徭役地租等形式来,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四)保障了工商业的发展。不仅专门为工商业人士立乡,“工立三族、士立三乡,泽立三虞,山立三衡”,而且还“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为商品交换和贸易往来提供了优惠条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经过改革,齐国的力日渐强盛。与此同时,又以“尊王攘夷”为名,协助齐桓公吞并了临近小国,征服了丕晋、楚、宋、郑等大国,使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齐国成为当时经济、军事势力最强大的国家。据《论语》记载孔丘的话说:“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后世所著《管子》一书,集中反映了管仲的经济、经济、军事、哲学思想。

孙膑,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指挥家,齐国人,据传少年时贫穷孤苦,年长后去深山跟自号鬼谷子的王栩学习兵法。因学习勤奋,精心钻研,深为老师所喜爱,但却遭到了同学庞涓的妒嫉,被庞涓暗算除去膝盖骨。后由齐国使者秘载归国,被齐国大将田忌收留。在一次赛马中,助田忌赢了国君,才华初露,被齐威王封为军师。当时齐国的主要对手是魏国,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魏兵围攻越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越军无力支持,救授于齐。齐军采用孙膑的建议,没有直接救援邯郸,而是乘虚而入,进攻魏国国都大梁,魏军只好放弃邯郸,回救大梁。在魏军回国途经桂陵时,遭到守侯多时的齐军攻击,大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作为攻其必救、以逸待劳的著名战例,它一直受到军事家的推崇。公元前342年,魏军在庞涓的带领下,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求救。齐军依照孙膑的计策,待两国交战多时兵力衰竭时,又一次猛捣魏都大梁。魏军撤围回国,与国内驻军合力夹击齐军。在孙膑的指挥下,齐国运用“减灶诱敌”的方法,在东撤路子上丢盔卸甲,逐日减灶。庞涓看到这种情景,错以为齐军已溃不成军,“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在诱敌深入到齐国境内马陵时,齐军利用有利地形,设下埋伏,等魏军一到,万箭齐发。这一战股,使魏军死伤残重,庞涓兵败自杀,齐国又一次强盛起来。后来,孙膑和他的弟子们一道对自己的作战经验进行了总结,写成了伟大 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

扁鹊,祖国医学的奠基人,民间医学的开创者,被后世誉为“治疾之圣”。姓秦,名越人,齐国人。由于医术高超,人们便以传说中黄帝的良医----扁鹊来称呼他,因此本名反而流传不广,而以“扁鹊”闻名于世。年轻时当过一家馆舍的舍长,后来接受了长年居住在馆舍的长桑君的秘传禁方,从此献身医学,毕生行医。据载,他的医术非常高超。一是对疾病能作出准确无误的诊断,娴熟地掌握了望、闻、问、切等基本诊断手段,望诊技术和切脉功夫在当时首屈一指。司马迁曾称赞道:“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二是具备了多种医学专科知识。不仅能够治疗普通内外科疾病,而且还擅长“带下医”、“耳目痹医”、“小儿医”等。三是能够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如他在给赵太子治病时,除了由他的弟子使用针刺、熨贴和汤药外,其他弟子“子同捣药,子明灸阳,子由按摩,子仪反神,子越扶形”,协同治冶才使太子痊愈。其中砭石是他运用最广也最擅长的。他的医德非常高尚。周游列国,为人治病,足迹遍及中原。每到一地,随俗而变,根据群众需要行医,急病人之所急。他还具有一套系统的相互唯物主义的医学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六不治”理论。即“骄瓷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得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这“六不治”,基本上都是科学的,尤其是反对信巫不信医,对于医学从巫术迷信中解放出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扁鹊在人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也引起了有些既缺医德又缺医术的“同行”的嫉恨。秦国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便派人刺杀他。一代名医虽然死在了一个卑劣小人的刀下,但他的卓越贡献却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民间至今流传着一些他的动人事迹,共中较为著名的有使虢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有齐桓侯讳疾忌病,病入膏肓,终至不治而死的故事等。

淳于意,西汉时期的名医,与张仲景、华陀并称汉代三大医学家。临淄人,因曾任齐太仓令,又称“太仓公”“或仓公”。曾拜公孙光、公乘阳庆等名为师,学习黄帝、扁鹊的脉术。精于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脉著称于世,。品格高尚,不愿做贵州奴仆,先后拒绝了越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齐王的征召,甘愿长期在民间行医。为人治病,十分仔细、认真,总是详尽记述病菌人的里居、上龄、病况、医疗经过,以便进行综合诊治,同时也由此积累了不少宝贵资料。仓公是目前年知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创用“病历”的医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二十五个病例,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病史记录。由于不事权贵,被富豪罗织罪名,诬陷入狱。小女缇萦上书汉文帝,为父申诉不白之冤,愿以身赎父,文帝哀其心意感人,遂赦免了仓公。班固有诗赞曰:“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左思,西晋年间最杰出的诗人,字太冲,临淄人。出身寒微,父亲做过低级官吏,母亲很早病死。晋武帝时,其妹左芬因文才出众被纳为嫔妃,全家随之迁居京师洛阳。自小不好交游,勤于读书,善阴阳术。诗文辞藻华丽,其中《三都赋》和《咏史诗》最为著名。前者乃作者花费十年精力之萃。在这期间,他殚思竭考虑,专心学问,在门庭、篱笆,甚至厕所里都搁着纸笔,随时记录构思,终至成功。一经问世,立即轰动一时,闻名一世,人们竞相传抄,致使“洛阳纸贵”。当时的著名诗人陆机也为之叹服。《三都赋》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珠玑,在史学上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因为它记载着三国时期经济恢复的情况,弥补了史书记载之足。《咏史诗》是其代表作。贫寒的门第,使他在仕途上屡屡受挫,仅至秘书朗,终生不得志。因此,他的诗中往往流露出一种郁郁不平的磊落之气和对不合理政治局面的讥讽之意。他志高才雄,笔力矫健,那明朗的风格,充沛的感情,生动的形象,加之有怨有愤的内容,形成一种“左思风力”,风靡当时诗坛。《古诗源》作者赞道:“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治诗词,故是一代作手,岂潘(岳)陆(机)辈所能比埒。”其妹左芬,也是一位女诗人。她入选嫔妃后,长居深宫,物质生活虽然十分丰富,但精神生活却非常空虚,因而她写诗主要是描绘宫中的凄凉生活和青春被葬送的无限悲哀。《杂感诗》是其代表作之一。她的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

房玄龄,唐朝具有远见卓识的名相,协助唐太宗完成了“贞观之治”这一历史大业,使唐朝自此出现了政治修明、经济繁荣的局面。临淄人,隋末中进士,任隰城尉。唐兵入关后,归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后封临淄侯。参预玄武门兵变,助李世民取得帝位。贞观元年为中书令,后任尚书左仆射(宰相),掌管国家大事,兼修国史,制定法律,并主持重修《晋书》。后封梁国公,卒谥文昭。他长期执政,与杜如晦、魏征同为唐太宗的重要助手。贞观元年,唐太宗为了中强中央集团的官僚统治机构,把隋朝的制度加以改革,提出“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主张。房玄龄领受旨意,精简机构,荐贤能,把唐朝中央各官府的文武官员从两千人减为六百四十三人,并在全国合并州县,以山河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派遗得力官员分巡各道,执掌政务,并定期对各级官员进行考查,赏罚十分严明。元朝注释《贞观政要》一书的学者戈直,在评论“贞观之治”时,称道“贞观之善政,当以省官为首”。而省官之实施,功在房玄龄,因为他倾力实践了省官这一关系到唐王朝“长治久安”的第一要政,使唐朝很快出现了“中国既安,四夷即服”的局面。

段成式,唐代晚期的著名文学家,在文坛上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号称“三十六”(三人均排行十六)。临淄人,字柯古,官至太常少卿,笃志好学,强记博览,能诗善文。《全唐诗》收录其诗词30多首,多华艳之作,也不乏清丽之篇。其文学成就主要不在诗歌,而是体现在所著代表作《酉阳杂俎》之中。这部书内容繁杂,有自然现象、文籍典故、社会民情、地产资源、草木虫鱼、方术医药、佛家故事、中外文化、物产交流等等,可以说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中诸如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王勃写文章蒙在被里打腹稿等故事,脍炙人口,流传很广。从中国小说史的角度来看,这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志怪小说。鲁迅对此曾予以高度评价,以为这部书与唐代的传奇小说“并驾齐驱”。后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对这种文体的继承和发展。应该说这部书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说的重要著作。清代纪昀等人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纲要》指出:对于这部书,“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

薛凤祚,清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清史稿·畴人传》把他列为首位,称他“不愧为一代畴人之功首”。字仪甫,号寄斋,临淄金岭人。幼年从师于理学大师鹿善继、孙奇峰,后跟历算家魏文魁学天文历法,清初又跟波兰教士穆尼阁、德国教士汤若望学习西方科学。他集众师之长,中西结合,注重实际观测利用简陋的设备在天文、数学等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著述浩繁,生前有十余种著作刊行,主要的有:《历学会通》、《天步真原》、《东马图考》、《天学会通》、《比例对数表》、《甲遁贞授秘辑》、《乾象类古》、《两河清记》、《圣学新传》等。另外,他的《对数比例》、《求岁时》、《太阳太阴诸行法源》、《交食法源》等著述,使用价值最大。他对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规律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详尽的阐述。他经过续密的计算和实际观测,求出的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较现在公认的时间只差十三分三十七秒。在当时没有精密设备的情况下,求出如此精确的数字,非常难能可贵。他还测定出太阳并不象西方天文学学家所说的“恒星”,而是每年以五十二秒的速度运行着,科学地推断出太阳是能够自转的恒星。他对“回历”、“木、火、土”三星的运行规律,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给天文研究工作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受到了中外学者的重视。

王士祯,清初的文坛领袖。与浙江朱彝尊齐名,时有“南朱北王”之称。字子真,一字贴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桓台新城人。生而颖异,十七岁考中秀才,二十八岁考中进士,历官至邢部尚书。在职期间克尽职守,廉洁奉公,政绩斐然,曾查获、清理了若干积案冤案。虽任职繁忙,仍不懈著述,为康熙皇帝所赏识,改授翰林院侍讲。康熙皇帝又征召他的诗稿,他选“录三百篇以进,定名《御览集》,尤为朝士所罕见”。自此,更以诗蜚声海内,被文坛人士倍加推崇。一代诗宗,群流景仰,领袖文坛数十年。他还吸取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的理论,加工厂充实和发挥,创立“神韵说”,强调作诗要“兴到神会,得意忘言”,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歌的最高境界,以“天然不可凑泊”为作诗的要诀。他自己的诗作,大多是按神韵派标准写成的。境界缥缈淡远,意味空显含蓄,成为他的伤口的艺术特色。但是神韵说并不能概括其全部诗作的艺术风格,他早期的一些诗作,气势豪壮,格调苍劲,关心时局,同情群众,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他的词也写得别出心裁,追求诗情画意。有些辞句,流传至今,脍炙人口。他的散文也非常出色,包括序、跋、传、铭、书札、游记、随笔、小说等,都有独到之处。一般篇幅较短,自然成章,以简洁明快见长,尤其写景的篇章,清丽恬雅,有浓厚的抒情韵味。他交游甚广,不以地位论交,常和寒士交往。他所记的人物遍及各行各业,有木匠、载缝、农夫、僧道、挑夫、闺女、乞丐等。特别是他和贫寒塾师蒲松龄,文字交往多年,情深意厚,他很注意培养和提拔人才,“荐举人才,率不令其人知,及门人半天下”。洪升、盛符升等名人都是他的门人。他一生著述五十余种,“生平为诗不下三千首”,为文更多。主要作品有《渔洋诗集》、《渔洋文略》、《池北偶谈》、《蚕尾集》、《香祖笔记》、《居易录》、《渔阳诗话》、《感旧集》等。当时的著名文人钱谦益称赞说:“贻上之诗,文繁理富,衔华佩实。感时之作,测恰于杜陵;缘情这仁缠绵于义山”。“宗盟海内五十年,时人尊仰如泰山北斗。

 赵执信,清初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少年就用功呤咏,悉心钻研诗歌。9岁捉笔为文,“奇语惊其长老”,14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18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23岁任山西乡试正考官,25岁升任右春坊右赞善廉翰林院检讨,还充任过明史纂修官兼预修清会典等。28岁时,因在康熙佟皇后病逝尚未除服的“国恤”期间,观看洪升的戏曲《长生殿》,被给事中黄六鸿告发,以“国恤张乐大不敬” 为名,被革职。当时京城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秋谷才华回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表达了人们对其才华的赞扬和不幸遭遇的惋惜。此后他到处游览,一直拒绝与统治集团合作。游览生活,使他开阔了眼界,写出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他的著作很多,流传至今的有《饴山诗集》、《饴山文集》、《谈龙录》、《声调谱》、《礼俗权衡》等。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饴山诗集》和《谈龙录》。前者共19卷,计各体诗歌1044首。这些作品,有的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有的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有的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和田园风光。后者是其诗歌理论的结晶。他的诗论,是针对当时王渔洋倡导神韵说导致诗坛出现形式主义诗风和宗派主义倾向而提出的。为了反对形式主义诗风,他主张“诗中要有人在”,反对作家无病呻吟,脱离现实;主张“诗之外要有事在”,强调诗歌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主张“文以意为主,以语言为役”,要求形式服从内容,语言为内容服务;主张作品“从其所近”,自由选择艺术风格,反对用“神韵”的唯一尺度去衡量作品的好坏。为了反对诗坛上的宗派及义倾向,他呼吁要奖掖具有真才实学的“佳士”,不要赏识善于诌媚逢迎的庸人;要培养真正的新生力量,不要借此拉拢宗派。更可贵的是,在现实主义传统中断的情况下,他号召作家继承从《诗经》、汉乐府、建安风骨直到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不要被来自严羽而被王渔洋发展了的那套形式主义诗论所迷惑。这些主张,虽有过激之处,但基本上是正确的。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李晓雨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