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女人王光兰

2015-11-27 23:43: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王光兰,42岁,沂源县中庄镇富家庄村人。像很多普通家庭一样,王光兰也曾有一个幸福的小家。丈夫刘光华虽然身体不好,但头脑灵活、敢想敢为,夫妻俩办养猪场、承包山林,相互扶持,辛勤劳作,日子过得充实而幸福。

王光兰 生活照2

信义女人王光兰

王光兰 生活照1

信义女人王光兰

  王光兰,42岁,沂源县中庄镇富家庄村人。像很多普通家庭一样,王光兰也曾有一个幸福的小家。丈夫刘光华虽然身体不好,但头脑灵活、敢想敢为,夫妻俩办养猪场、承包山林,相互扶持,辛勤劳作,日子过得充实而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2010年,对于王光兰来说是噩梦般的一年。先是200多头猪先后死亡,有时候一晚上就死十几头,四处求医,也没找到治疗的方法。再就是刘光华的肺病也越来越严重,发高烧、喘不上气来,在病痛的折磨下,刘光华慢慢失去了劳动能力。从此全部的生活重担都落到了这个柔弱的女人肩上。正是在这时候,王光兰学会了给猪打针,还学会了开三轮车。然而刘光华终究没熬过2010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撇下王光兰和一个4岁的孩子撒手而去。

  王光兰对我们说,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她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丈夫去世的第二天,王光兰的家里陆续来了很多人。原来他们听说刘光华突然去世,来上门讨债的。直到此时,王光兰才清楚为办养猪场和承包山林,刘光华通过各种渠道借了很多钱,但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借款数额竟然高达54万。54万,对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一边是丈夫尸骨未寒,一边是债主催债,王光兰觉得自己的天都塌了。

  也许在这样的境况面前,有些人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但王光兰却是个不一样的女人。丈夫去了,还有孩子,还有家。在巨大的悲痛和困难面前,坚强、善良的王光兰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的承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只要有我在,哪怕是砸锅卖铁、乞讨要饭,也一定要把欠各位的钱还上”。王光兰的举动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讨债的人什么也没说,都默默的离开了。有人曾经问过王光兰,这么大笔债务,你怎么敢接?你就没有想过带着孩子改嫁吗?王光兰回答说:“不只是你有这样的疑问,邻居也劝我带着孩子一走了之,可是想想在困难的时候别人帮了咱,咱要是不把债务接过来,就坑了人家,良心上怎么过得去啊!”

  心情沉重,承诺更重。一诺千斤啊,当只剩下王光兰一个人的时候,她才深切感受到了这千斤的重担。巨额欠款压得她喘不上气来。做为一个目不识丁,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妇道人家到哪里去筹集这么多钱呢?想着想着,王光兰觉得希望渺茫,不由的泪流满面。但转念一想,每年喂上几头猪,可以卖5000元,家里的果园一年可以收入8000元,自己农闲时再去打点零工,这样一年下来,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这样想着、算着,王光兰又看到了希望。

  从此以后,王光兰背负承诺,带着年仅四岁的儿子走上了还债的道路。养猪、种植果园、打零工,她像个上满发条的钟表一样一刻也停不下来。邻居大姐对我们说王光兰去果园、去猪圈、去打工的路上都是用跑的。去年樱桃成熟的季节,王光兰为了让家里的樱桃卖个好价,接连7天基本没有好好睡一觉,每天总是白天摘果,晚上挑果挑到十一二点,凌晨再把樱桃送到市场上去卖,直到早晨五六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然后又重新开始一天的摘果、挑果、卖果工作。然而,哪怕是机器也有坏的时候,何况是人!高强度的劳作使王光兰因体力不支而病倒,得了胃出血,然而她在县医院仅住了两天就着急出院了。回到家将围巾系到腰间、捆住胃部继续忍着痛摘樱桃。住院花的三千元钱竟心疼的她晚上睡不着觉。

  王光兰把挣得钱一点点攒起来,一分多余的钱也舍不得花。她已经记不清多久没为自己和家人添置一件新衣服了。平时吃饭也非常节省,饭桌上难得见到荤腥,甚至连一块豆腐都舍不得买,逢年过节,亲戚邻居送点肉、送点菜,王光兰也舍不得吃,总是留给老人和孩子。

  说起孩子,这是王光兰心中永远的痛。丈夫去世时,儿子只有4岁,随着家庭限入困顿,新衣服、玩具、好吃的……这些都逃离了孩子的童年。王光兰对我们说,那一年,上二年级的孩子考了个好成绩,为了鼓励他,就到小卖部左挑右选,后来花一块钱给孩子买了一包海带丝,没想到把孩子兴奋的直跳。王光兰拉着我的手说“妹子,孩子跟着我受苦了,海带丝啊,只是是一包咸菜,你看把孩子乐得,这要是搁在人家,谁家的孩子还吃呀!”这个坚强的女人,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没有掉一滴泪,但看着儿子那纯真的模样和一点一点小口吃着海带丝的样子,终于按耐不住嚎淘大哭了起来。直到今天,王光兰的家里依旧是简陋的一间房和空荡荡的几排猪圈。看着陪伴自己受苦受累的老人和孩子,王光兰心如刀绞,时常会偷偷哭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王光兰苦苦支撑着这个家的时候,一个叫耿瑞军男人的走进了她的生活。勤恳老实的耿瑞军被王光兰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千斤的重担,两个人挑,就轻了一半,我愿意替你挑一半。”耿瑞军给了王光兰这样一句简单有力的承诺。2012年王光兰和耿瑞军又组建了新的家庭,开始了并肩还债的日子。

  四年中,王光兰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累,遭了多少罪,我们无法统计,但是她一直坚定地行走在还债的路上。在这里,我也想高兴的告诉大家,在我们采访的时候,王光兰激动的告诉我们,他们夫妻俩通过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已还款将近30万元!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古往今来一直在崇尚和追寻的东西,是做人的根基。王光兰这个最普通最平凡的乡下女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诚信做人的含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盈盈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