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太河古村留住乡愁记忆 发展旅游服务百姓

2015-07-17 11:13:00    作者:孙奉娟 仇慧清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太河古村;乡愁
[提要]错落别致的茅草农房、干净整洁的石板小路、千年的生态古林庙宇,淄川区太河镇有王定保借当、公子小白悬羊击鼓、孙膑梦泉、齐长城等历史人文遗产,以及马鞍山烈士祠堂等红色文化和孟姜女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把旅游做大做强,太河镇因地制宜,保护好古村落,突出当地旅游特色,发展旅游的同时,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当地百姓。

    大众网淄博7月17日讯(记者 孙奉娟 通讯员 仇慧清)错落别致的茅草农房、干净整洁的石板小路、千年的生态古林庙宇,淄川区太河镇有王定保借当、公子小白悬羊击鼓、孙膑梦泉、齐长城等历史人文遗产,以及马鞍山烈士祠堂等红色文化和孟姜女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把旅游做大做强,太河镇因地制宜,保护好古村落,突出当地旅游特色,发展旅游的同时,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当地百姓。

  因地制宜 旅游扶贫得民心

  太河镇地处淄川区东南,是典型的山区、库区、革命老区,淄博市最大的饮用水源保护地——太河水库座落于此。为加强库区生态保护,境内禁止审批新上一切污染性企业,山区群众代代以种地、打工为生,条件非常艰苦。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太河依山傍水,历史人文资源丰厚,植物覆盖率达到90%以上,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是一项富民产业,群众是最大受益者。因此,旅游扶贫就成为了太河富民强镇的必须选择。”太河生态保护区管委会主任、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朱庆农表示。

  为此,专门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定专兼职管理人员,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状况、特色、开发价值、景点内容等, 聘请专家编制《太河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突出山水生态休闲特色,科学设计精品短线2-3日休闲游线路,对全镇旅游进行统一规划。同时, 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完成48户农家乐“改厨改厕”,建设峨庄古村落国家森林公园等3处游客服务中心,总投资1亿元对淄中路、幸福路、怀阳路等进行道路升级改造,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突出特色 打造旅游大格局

  为把旅游做大做强,太河镇立足乡村休闲旅游,实施多元化发展,大力培育“公司+农户”梦泉模式、大景区带动农家乐模式、写生基地乡村修学游模式等特色发展模式。实行整建制建设,统一景区开发、建设与管理,积极探索和推行“一票制”管理模式,目前梦泉和马鞍山已经实行通票。积极整合潭溪山、马鞍山、齐山、梦泉、涌泉、云明山、瀑布群等旅游资源,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马鞍山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环太河水库休闲度假区。加强写生基地和户外活动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链条。

  去年9月份,《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的热播,太河镇全方位做好太河镇为取景拍摄地宣传文章,吸引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到太河拍摄了《崖上传奇代代传》、《古村老人长寿有道》两部专题片,已在央视4套播出。开通秀美太河旅游微信平台、开展“太河有我一份田”活动、成立游客服务中心、举办旅游项目推介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多种形式,设计制作旅游道路导示牌、形象标识和画册、视频的形象宣传资料,打响太河旅游品牌。

  目前,太河镇已形成红色游、生态游、历史文化游、农家乐乡村休闲游、生态农业观光采摘游等各种旅游形式齐头并进、互利互补的大旅游发展格局。目前,镇内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 3A级旅游景区4个、星级农家乐十余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保护古村 留住浓浓乡愁

  早上8点钟,上端士村的村书记、主任李春敬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夏天景色好,周六、周日来踏青游玩的人很多。”他对记者说,“正好放暑假了,大家都愿意到我们这里来走走石板路、推推磨盘、赏花踏青,感受一下浓浓的乡村气息。”

  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保护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记得住乡愁”才能真正实现。上端士村是太河镇古村落保护比较完整的一个村。而在全镇的95个村中,绝大部分村都有相对完整的古村落,而保存较为完好的有上端士、梦泉、柏树、西岛坪等18个村庄。目前,上端士、梦泉2个村已被列入国家级古村落,省级古村落9个(西股村、西岛坪、柏树、土泉、罗圈、纱帽、双井、石安峪、杨家庄)。为进一步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今年太河镇计划投资800万元,实施梦泉、上端士传统古村落保护工程。

  而对古村落的保护,村民也由原先的“抵触”变成了“拥护”,这是为何?以上端士村为例,每年能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村集体收入可达60万元。村民们靠着卖山鸡蛋、野菜、山核桃、樱桃采摘等特色农作物,年收入增加了一倍。 村集体有钱了,福利也上来了。老人、残疾人得到了妥善安置和关爱,除了读书的和外出打工的,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在公司里就业,连七八十岁的老妈妈也可以坐在家门口,卖点鸡蛋和土特产品赚钱了。 王化军原来是后沟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如今,他在村里开起了四星级农家乐“一家人山庄”, 年收入达到了12万元。如今,这样的"农家乐"全镇已达到50多户。每户每年收入有3万多元。 让游客赏乡村美景、吃农家饭、住农家房, 如今太河真正实现了吃住行“一条龙”服务。

  旅游在鼓起群众“钱袋子”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态保护和生活卫生观念。如今的太河镇也是拥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矿泉水之乡”、“ 省级旅游强乡镇”等多个头衔。为美化家园,太河镇今年重点实施乡村连片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移民工程,一个清醒自然、村容整治、环境美化,与自然生态相呼应的美丽村镇正在逐步形成。

  “下一步,我镇将以争创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先行区为契机,从环境保护、村镇建设、文化兴旅等多个层次挖掘内涵,联动发展,积极构建大旅游格局。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为先、有序开发,注重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把生态环境保护、休闲旅游业发展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太河实际的好路子,切实保护好这一片青山绿水,保护好这些古村文化,让大家来到太河,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下记忆、记得住乡愁。”太河生态保护区管委会主任、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朱庆农满怀信心地说。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李晓雨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