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夫妇带脑瘫儿求医8年:这辈子愿意养着他

2015-02-06 08:16:00    作者:孙长良 刘文思   来源:鲁中晨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求医;脑瘫;临淄;妈妈;带血
[提要]“带孤残儿回家过年大型爱心公益”活动启动后,连日来我们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很多市民表示想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淄博市社会福利院儿童院院长朱喜荣告诉记者,其实徐建金夫妇可以选择有偿寄养,但他们婉拒了。

  徐建金喂党运玮吃饭。

  见到张素华,林福亮开心地笑了。

  “带孤残儿回‘家’过年大型爱心公益”活动启动后,连日来我们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很多市民表示想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而在淄博市社会福利院的探访中,我们得知,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年复一年地默默关注孤残儿童,只为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童年。

  不要一分救助

  临淄夫妇带脑瘫儿求医8年

  忘不了那个寒冬夜,冰冷的小手,背后是怎样的凄凉。

  不是亲生父母,却背着他四处求医达5年。

  这是一个书写了8年的亲情故事。

  他们并不富裕,却是可敬的人。

  “一定快把哥哥接回家,我想和他看《奔跑吧兄弟》。”1月5日9:20,记者见到了一大早从临淄赶到淄博市社会福利院的徐建金,他的电话响个不停。电话的那头,是他8岁的儿子徐海鑫着急的声音。

  见到爸爸,党运玮缓慢地挥动双手比画着,看上去十分高兴。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徐建金每周五都会准时从临淄赶来接党运玮回家。

  要说党运玮和徐建金夫妇的缘分,要从2006年的12月说起。那是一个寒冬夜,一名市民在路边草丛里发现了一名被丢弃的男婴。徐建金刘津玲夫妇得知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将孩子抱回了家。

  带血的脐带、奄奄一息的状态……朋友都觉得这名男婴活不下去。那时的徐建金夫妇还没有孩子,见到党运玮的第一天,刘津玲就觉得这个孩子跟自己有缘分。在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徐建金夫妇在淄博市社会福利院办理了义务寄养的手续,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

  将孩子送到医院做了检查,大夫的结论让刘津玲泪流满面:脑瘫。也就是说,这个孩子这辈子很可能连站立都难以实现。周围的朋友都劝刘津玲,“本来就不是你的孩子,再送回福利院吧。”可刘津玲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党运玮照顾好。

  就这样,一边是徐建金夫妇学习如何照顾脑瘫儿的知识,一边是身边朋友不理解的声音。

  淄博市社会福利院儿童院院长朱喜荣告诉记者,其实徐建金夫妇可以选择有偿寄养,但他们婉拒了。“这辈子,我们愿意养着他。”

  徐建金在外务工,刘津玲没有工作,生活并不宽裕的他们自费带着党运玮四处求医。北京、济南、青岛……只要听说有治疗的希望,他们就不肯放弃。

  不久,刘津玲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即便在怀孕期间,刘津玲也坚持照顾党运玮,在她的心里,早已经把党运玮当成自己的孩子。

  夫妻俩的孩子出生后,他们仍未放弃给党运玮治病。为了方便照顾家里,徐建金外出打工,刘津玲带着党运玮四处进行治疗,而他们儿子徐海鑫则由徐建金的母亲照料。

  一边要照料年幼的婴孩,另一边要带着党运玮四处求医。一趟趟跑下来,刘津玲觉得身心俱疲。这样奔波,她坚持了很多年——— 在她眼中,认识运玮后,她有了自己的孩子,运玮就是她的“福星”。

  在徐建金夫妇的照顾下,党运玮慢慢学会了爬,并逐渐能听懂简单的话语。

  2012年,为了让党运玮接受更规律的康复治疗,在朱院长的一再要求下将党运玮留在福利院治疗,周五接回家,周一再送回福利院。

  在徐海鑫的眼里,党运玮就是自己的亲哥哥。年幼的他会帮哥哥穿衣服、喂哥哥吃饭、教哥哥学习简单的词句。周末哥哥回家时,妈妈总是会搂着哥哥睡觉,徐海鑫有时也会吃醋,可每到周三,他又迫不及待地缠着父母:“哥哥又快来了!我想他了!”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刘颖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