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110”二十年坚守 做人民“守护神”

2015-01-09 16:20:00    作者:仇晶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110”是群众的保护神,是警民的连心线,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桥梁和纽带,发挥着强大的社会紧急警情处置和社会应急救助功能。同时,110报警服务台又是一个清苦繁忙的岗位。值此第29个“全国110宣传日”,记者走进桓台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一起回顾“桓台110”不断成长的20年,共同感受他们工作中的甘苦……

  大众网淄博1月9日讯(记者 仇晶 通讯员 荆敏 伊学艳)“110”是群众的保护神,是警民的连心线,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桥梁和纽带,发挥着强大的社会紧急警情处置和社会应急救助功能。同时,110报警服务台又是一个清苦繁忙的岗位。值此第29个“全国110宣传日”,记者走进桓台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一起回顾“桓台110”不断成长的20年,共同感受他们工作中的甘苦……

  升级“110” 科技强警助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老百姓,20年来,桓台公安110不断改进接处警平台的技术,从而提高接处警的效率。今天,无论是从接处警手段还是指挥调度设备的功能上,110报警服务台的装备与2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1994年10月,110报警服务台在桓台县公安局正式开通。当时的110服务台只是一部简单的电话机,受理的范围仅限于各类刑事、治安警情,接警员在报警登记表上手写记录。1996年12月,这是桓台110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桓台县公安局加大投入,建成以“110”接处警系统、无线指挥调度系统、全局联网的信息传输系统为依托,融受理报警、信息控制、指挥调度为一体的全县指挥中心。随着《指挥中心110值班员工作规范》、《110报警服务台接警处警暂行办法》、《指挥中心工作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以及110先期处置机动队的诞生,“110”的“指挥”权威得以确立,接处警效率也在通讯科技的带动下如虎添翼,民众开始感受到桓台110巨大的亲和力。1997年8月,各派出所设立110值班室和专门出警人员,110开始向农村延伸。

  2004年4月,桓台全县公安机关全部实现了110、119、122“三台合一”,达到了集中接警、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目的。对老百姓而言,只要拨打110、119、122号码中的一个,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所需要的治安、火警、交通等所有报警、求助,日接警数量比开通联动前增加一倍。它对于抢险救援等重大紧急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6月,桓台县公安局建成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科技辅助指挥系统为支撑,以巡防警力为基础,以情报信息为主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布警、统一警务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在城区实现了就近派警,少海派出所、索镇派出所、巡特警大队动态出警。紧紧呼应现代的网络体系和管理机制,桓台公安勇于进行警务创新,实行“屯警街面、有警处警、无警巡逻”的勤务模式,将大量警力摆上街头,出警速度更快,老百姓心里更踏实。

  2013年7月,全市公安机关实现“市局统一接警、分县局派警”的警务指挥模式,在市局接警的同时,各分县局110指挥中心后台在5秒内迅速响应,同时接听报警电话、即时派警,又进一步缩短了派警时间,真正成为服务民众、打击犯罪的天兵神将。

  锻造“110”爱民护民创平安

  20年来,桓台公安110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坚持打击犯罪和服务群众并重的工作方针,全天候24小时接受群众有关案情、险情的报警、求助、查询和警务投诉等方面的电话,全县公安机关共有20辆警车、120名民警、150余名巡防队员随时待命,边出警边巡逻,每天巡逻里程不少于60公里。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服务社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桓台公安110平均每年共受理报警求助电话4万余起,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8523人,破获刑事案件1.1万余起,查处治安案件5.6万余起,处置群众求助2.2万余起。

  “抢包了….抢包了….”2014年11月6日15时35分左右,一名女子在海圣春天门口被2名骑摩托车的男青年将包抢走,这名女子立即拨打110报警。“你好,桓台110,有事请讲”,桓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这名女子的报警,简明扼要地询问了地点、发生经过及嫌疑人特征后,通过全县道路监控大屏幕获知参与扁平化指挥巡逻的警车位置,马上指令少海派出所、巡特警大队出警。4分钟后,少海派出所民警在文体中心东门将一名犯罪嫌疑人车某某抓获,“701、701,902呼叫”,“抓住一名嫌疑人,另一人骑摩托车沿中心大街向西逃窜”,少海派出所向县局指挥中心反馈。县局遂立即指令唐山派出所出警,16时左右,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随某某被唐山派出所民警堵截抓获。

  2014年1月27日21时34分,桓台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值班民警接报警称:在起凤镇东某村巩某荣家有人打群架。指挥中心马上指令起凤派出所出警。起凤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一举将王某等3名故意伤害犯罪嫌疑人抓获,无一人逃脱。

  这是桓台110高效指挥、迅速处警制止抓获犯罪的两个真实画面,也是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的“打、防、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彰显的强大功效。

  对人民群众的服务没有尽头。桓台公安110从建成开通的那一天起,就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作为根本要求,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力打造110服务品牌。自2013年以来,在原本已经巨大工作量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报警满意度,桓台公安110推行警情回访制度,由指挥中心负责在48小时内对所有的110报警人进行满意度回访,不满意的要求各处警单位再次化解,并对全县城区的扁平化指挥处警回访进行每日通报。目前全县城区紧急警情平均警时限又提高近1分钟,而对于每一次求助,只要力所能及,110处警民警都千方百计给予帮助解决。

  2014年6月13日5时许,值班长司云山警官接群众报警称,在桓台环保局附近有一老人迷路求助。司云山一边迅速派巡特警大队出警,一边根据现场反馈的信息通过警综平台进行筛选,反复比对老人的身份,最终确定身份将老人安全被送回家。

  这是桓台110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每年接受的报警求助共有8000余起,桓台110第一时间接警、第一时间派警、快速出警、规范处警,赢得了桓台人民的广泛赞誉。

  在桓台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平时很少和桓台警察打交道,对桓台警察的认识就是来自110。2014年7月的一天,我到起凤马踏湖游玩,由于道路不熟,迷了路,拨打110后,值班民警问清我的位置,把回程的路线清清楚楚告诉我,并说有困难还可以找他们。桓台110不仅态度好,而且很负责任。”

  坚守“110”无怨无悔铸忠诚

  或许有人会说,在110报警服务台工作多舒服,风刮不着,雨淋不着,不就是接个电话、下个指令,有什么难的?俗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桓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室目前共有12名接警人员,实行全天候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模式,日均接警量240余起。平均每人每年上班时间约为2920小时,按每天8小时计算约365天,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工作时间。指挥调度室主任周守军,在110报警服务台一干就是10年,由于长年累月值夜班,落下了神经功能紊乱等职业病,但却没有一句怨言。民警司云山,利用自己通讯维修技术特长加班加点检查排解一个个接处警系统和硬件设备故障,保持了110通讯畅通无阻。民警伊波,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疼痛严重时吃几片止痛药,从未延误过处置警情、从未请过一天假,坚强的守护在110岗位上。

  尊重110,警民携手创和谐

  110开辟了社会治安的绿色通道,使这个社会无论面临多大的危难都有了“主心骨”。但是,与之不相称的是,骚扰110的电话每天都会接到。据桓台县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负责人介绍,目前,桓台县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2014年共接警8.7万余起,日均呼入电话240起左右,而有效警情约 1.5万余起,不到20%。在大量的无效报警中,恶意骚扰110的电话就占50%之多。现实中,曾有许多让110民警哭笑不得的事情。2014年8月,110报警服务台接报:马桥镇一位老太太急需帮助。民警赶赴现场,原来,这位老太太的三轮车链子掉了,怎么也装不上,只好求助路人用手机拨打110求助。帮老太太装上个车链子,举手之劳,如果那么多围观群众有哪一位能伸一下手,或许处警民警不会动用警车、大老远跑来,而稍稍缓和一下当前紧张的警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警务管理工作中去,更好地为民众谋幸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故意骚扰110、恶意拨打110属违法行为,应依法惩处,对恶意骚扰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110接处警中,有的不法人员酒后谩骂、推搡、撕扯处警民警,构成妨碍执行公务的行为,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2014年我县公安机关共查处妨碍110民警执行公务的案件共11起,刑事拘留15人,治安处罚3人。

  令人欣慰的是,110民警辛苦付出,老百姓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在前不久开展的一次大型电话调查中,共有2000余名群众接受了电话回访,群众对110报警服务台接警工作满意率达99%,处警工作满意率也达95%以上。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二十年风雨兼程,桓台公安110一路走过。守护社会平安,服务万千民众,成为社会各界对它的一致赞誉。我们相信,有您的大力支持和爱护,桓台公安110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广阔,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做出更大贡献。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