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 涉及32万多个地名

2014-11-29 08:31:00    作者:马斌   来源:鲁中晨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地理实体 地名数据库 普查 测量标志 属性信息
[提要]据了解,普查过程中不仅要对每个地名标志实际测量标志位置、实地拍摄标志照片,还要全部填写纸质登记表格,还要全部录入计算机,纳入数据库管理。还要大力开展地名文化建设,结合开展地名普查,认定一批有价值的地名文化遗产,落实遗产保护措施等。

  11月28日,记者从淄博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获悉,本次地名普查计划用四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将重点普查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等在内的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淄博涉及32万多个地名

  本次地名普查工作将历时4年,涉及淄博市各区县的每个镇(街)、每个村居,涉及军地双方和驻淄各大企事业单位,全市共有27个市直职能部门88个镇街道共230多人参与到普查工作中来。初步统计,淄博市共需调查11个大类、61个子类、4万多个普查项目、32万多个地名信息。

  据了解,普查过程中不仅要对每个地名标志实际测量标志位置、实地拍摄标志照片,还要全部填写纸质登记表格,还要全部录入计算机,纳入数据库管理。

  一地多名、多地重名等问题将解决

  此次地名普查,首先是调查地名基本情况,全面调查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普查地名类别主要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

  其次是规范地理实体名称。根据地名管理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个别地方存在的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地名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以及使用洋地名、怪地名等问题。还要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建立齐全完备的地名标识和导向服务设施。

  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打基础

  通过开展地名普查,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数据库,能够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服务,有效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同时,开展地名普查,进一步建立健全地名公共服务体系,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规范、高效的地名服务。会议还要求,要创新地名信息服务方式,继续推进电子地图、地名网站、地名触摸屏、电话(短信)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此外,还要大力开展地名文化建设,结合开展地名普查,认定一批有价值的地名文化遗产,落实遗产保护措施等。

  ■ 新闻背景

  地名变化大不适应社会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地名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名数据不新、不全、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开展新一轮地名普查。

  据了解,从开展第—次全国地名普查距今已有30多年时间,随着淄博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全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新的行政区域名称、居民区名称、街道名称、建筑物名称等相继产生。

  同时,也有众多地名消失或变更,地名变化的数量、频率呈现出不断增多、加快的趋势。现有地名信息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地名普查,全面掌握地名现状,并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 马斌 通讯员 魏宏远 王成明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刘颖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