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8 15:05:00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在市流浪乞讨人员托养中心,受助者李荣生正在听收音机。
工作人员给受助者送来了热饭。
在托养中心,受助者有时会相互照顾。
受助者在托养中心帮助工作人员装修房间。
文/本报记者 唐菁 通讯员 吕志远 马晓慧 片/本报记者 王鸿哲
穿着整洁的冬衣、吃饭前会去洗手,还听收音机娱乐,这些受助的流浪者没有人们想象中蓬头垢面的样子。位于周村的市流浪乞讨人员托养中心成为流浪者暂时的家。
成立一年多,近60人受助
在托养中心受助者住所内,40多岁的盲人李荣生正在听收音机。2012年初李荣生被送到市救助站,现在被安置在托养中心,长期滞站已近3年。托养中心负责人申曰清说:“现在住在托养中心里的受助者,年轻的20多岁,年纪最大的80多岁。”
“由于受助人数不断增加,而市救助站居住条件有限,流浪者住不下,工作人员也照顾不过来,所以选择成立托养中心。”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长期滞留在救助站的多是有智力障碍或聋哑人、肢体残疾人等特殊人员,需要专门的照顾。2013年初,市救助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了一个资质过硬、服务水平高的民营老年公寓,作为托养中心,临时安置找不到家且滞站时间较长的受助人员。
自2013年6月9日市流浪乞讨人员托养中心挂牌成立,当天首批8名无家可归或找不到亲人的流浪乞讨人员“入托”,陆续已有近60名受助者在托养中心接受过照顾。“他们中的部分人已被亲人寻回,有些人交流困难且身份信息难以核查一直找不到家。现在托养中心有23名受助者。”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
工作人员与受助者同吃同住
现在托养中心的受助者多是智力障碍和聋哑人,“他们很多时候不讲情理,有时不配合我们工作,相比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们在生活上不仅无法自理,有时还‘反抗’别人的帮助。”托养中心工作人员张玉华说,上个月一名受助者把她的腿给打伤了,因为人手有限,受伤的张玉华仍坚持为受助者洗衣服、打扫卫生、照顾起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