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孝诚:"火眼金睛"还原真相 技术支撑不负破案使命

2014-09-03 10:58:00    作者:仇晶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日前,淄博市桓台县公安局利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成功抓捕一名潜逃十年的逃犯,让DNA、指纹、笔迹鉴定等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而桓台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大队副大队长于孝诚正是这类专业技术人员中的翘楚,他以自己精湛的专业知识与优秀的团队一道,保持着桓台县公安局连续九年“命案全破”的纪录,他告诉记者:“我坚信,刑事科学技术将在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桓台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大队副大队长于孝诚深入案发现场,发现犯罪嫌疑人作案留下的蛛丝马迹。(曹亮 摄)

桓台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大队副大队长于孝诚深入案发现场,提取犯罪嫌疑人作案痕迹。(曹亮 摄)

  大众网淄博9月1日讯记者 仇晶)日前,淄博市桓台县公安局利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成功抓捕一名潜逃十年的逃犯,让DNA、指纹、笔迹鉴定等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而桓台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大队副大队长于孝诚正是这类专业技术人员中的翘楚,他以自己精湛的专业知识与优秀的团队一道,保持着桓台县公安局连续九年“命案全破”的纪录,他告诉记者:“我坚信,刑事科学技术将在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初情莫重于检验” 技术支撑还受害者以公道

  宋代提刑官宋慈在《洗冤录集》的开篇之语中曾提到:“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充分道明了技术检验在破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04年8月,桓台县一劳务市场发生命案,李某某因与韩某某发生口角而将其殴打致死,随后逃走。警方在追捕未果的情况下,及时来到李某某的家中,提取其家人的DNA信息入库。直到2014年8月,于孝诚在检查DNA数据库时,发现一条来自广州的DNA数据与李某某家人的数据相似度极高,这立即引起了他的重视。经过仔细的比对确认,于孝诚可以肯定这一广州的DNA数据来自于潜逃十年的李某某。桓台县公安局根据这一情况立即出动警力,在与广州公安的合作之下成功缉捕了逃跑十年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某。

  这样的案件还有很多,“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于孝诚和刑事科学技术大队的同事们一起,通过现场痕迹检验、DNA检验、信息化应用等手段让每一个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从平淡到热爱 十五年兢业练就“火眼金睛”

  于孝诚与刑事科学技术这门专业有着奇妙的缘分。1995年,刚刚加入公安队伍三年的于孝诚得到一次去外地学习的机会,懵懵懂懂的他抱着“技多不压身”的想法,踏上了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习的路程,于孝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最初接触技术这个专业的时候,我觉得挺平淡的,不知道学了这些知识要怎么用。”但是,不断的实践经验让他逐渐改变了这一想法。

  基层派出所的工作纷繁复杂,除了刑事案件的破案压力,处理非刑事案件带给民警的压力也不小,“面对非刑事案件,我们要准确判断案件性质,给老百姓以准确的答复。”这时,“火眼金睛”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技术手段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指纹、一截发丝、一段脚印……这些都能成为还原事实真相的有力武器。

  2009年,桓台县公安局的民警遇到了一件较为棘手的案件,桓台县一户人家家中着火,女主人在这场火中丧生,死者的家属主张这是人为纵火,而火灾现场发现的多个起火点也指向这是一起纵火案件,但是苦于找不到直接证据,案件最终转到于孝诚手中。

  接到案子,于孝诚立即赶往了现场。在现场,他分析发现做饭的炉子、床以及沙发等多个位置都是起火点,这几处位置为何会着火。于孝诚在死者家属的催促之下依旧沉着,细心的他在几个起火点附近发现了一些没有燃尽的发丝,这引起了他的注意,联系死者的长发形象,他分析得出,死者在生前做饭时不慎引燃了长发,随后她在灭火的过程中,分别又引燃了床和沙发等家具,造成了多个起火点的现象。他把这一结论的分析过程及死者当时的行动路线向其家属做了详细的演示,案件最终水落石出。

  每年侦破刑事案件300余起 “命案必破”成工作信条

  于孝诚在家人的眼中是一个“大忙人”,不固定的作息时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他的手机从不离身,连洗澡都要拿进浴室,只要手机一响,家人就知道,这意味着于孝诚又要连着几天加班了。

  记者了解到,每年桓台县公安局仅刑事案件就有500余起,其中于孝诚参与处警的案件就能达到300余起。刑事技术工作是一项十分耗费心力的工作,要想从复杂多变的现场中发现嫌疑人的蛛丝马迹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知识,还要相当成熟、谨慎,胆大心细。遇到难解的案件,于孝诚就要三番五次地跑现场,再取证、再化验,直到案子破了,于孝诚才能松口气。

  刑事科学技术岗位,没有刀光剑影,也很少有鲜花和掌声,技术人员更多的是与冷冰冰的证物以及数据打交道,然而这样听上去就很“寂寞”的岗位,于孝诚一干就是十五个春秋。

  他告诉记者,自己要一直干下去,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传授给年轻的技术工作者,让技术手段成为破案的一件“利器”,让“命案必破”的承诺一直延续下去。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