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利:30年坚守基层 用心练就“火眼金睛”

2014-08-20 11:36:00    作者:孙奉娟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脑中储存着3000多个社会人员的信息,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000多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960余起,第一眼就能看出是否是犯罪分子,这就是淄博市公安局临淄分局民警王新利扎根基层30年练出来的“火眼金睛”。

  大众网淄博8月18日讯记者 孙奉娟)脑中储存着3000多个社会人员的信息,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000多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960余起,第一眼就能看出是否是犯罪分子,这就是淄博市公安局临淄分局民警王新利扎根基层30年练出来的“火眼金睛”。2006年被山东省公安厅授予基层工作(银盾)荣誉奖章;2013年9月被评为山东省公安“齐鲁之星”;2013年底被山东省公安厅授予“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扎根基层30年 村情社情熟过自己家

  王新利是一名淄博市公安局临淄分局的民警,不论是同事、百姓还是小偷,都叫他“老王”。1985年警校毕业入职临淄公安分局齐都派出所,开启他的警察之旅,1992年调入辛店派出所,后至雪宫,从民警干到片区警长再到副所长,去年8月调任临淄分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

  30年职业生涯,王新利扎根社区,深接“地气”,现在已经50岁的他仍然每天穿着老头衫、布鞋走在临淄的大街小巷。王新利对临淄村情社情了如指掌,用他自己的话说:“比在自个儿家里都熟。” 这个熟,是王新利磨破鞋底走街串巷“跑”出来的。

  在齐都所,王新利首先干了一年的户籍员。别人觉得没意思,他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项工作的价值。“办理农转非,征兵迁户口、结婚开证明……都是居民关心的事,我和村民打成一片,交了很多朋友,掌握了大量信息。当警察得先摸透村情社情,要不咋干?”

  1990年春节前夕,辖区发生了系列盗窃案。 先是齐都粮所失窃,仓库里的花生油、面粉、大米等好几吨过年物资被人用汽车拉走,接着一家冷藏厂的鸡鱼肉被盗大半,另一家食品厂的红糖一夜之间少了两吨多… …正值年节,案情重大,警方顶着压力,查了三个月未有进展,已是转年初夏。有一次,王新利来到西城古村,跟相熟的村民聊天,得知有户人家每天吃的都是大鱼大肉,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遂引起了王新利的怀疑,于是顺藤摸瓜,最后将5名嫌疑人抓获,一个涉案价值高达数十万的特大盗窃团伙就此覆灭。

  2013年8月,王新利调到分局巡警大队,任副大队长。这是王新利从警28年后第一次进局“机关” ,大小是个官儿,但他干的活儿还是老一套:带着协警巡街。唯一不同的是,他的辖区从社区变成了城区。上班第一个工作日,王新利上街就抓了俩:一个是偷电动车的,另一个是网上逃犯。跟他巡逻的协警兴奋地说:“都说贼不走空,咱王副大队也不走空。”

  练就“火眼金睛” 第一眼让犯罪分子无处可藏

  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072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966起,打掉违法犯罪团伙38个,这是从 1987年7月到2014年5月,王新利在打击犯罪方面交出的“成绩单”,他曾创下一天抓获6名逃犯的惊人纪录。

  临淄区辛店城区位于临淄区中心位置,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流量大,治安形势最复杂。每天,王新利只要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一出门,这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一路上不时地留意着某个公交站点、某个小吃摊位、某个商场门口,搜寻着那些形迹可疑的不安分子。

  “只要是犯罪分子、吸毒人员、小偷,我搭上眼一看就能认出来。”王新利说,他们的眼神和动作就与常人不同,他们经常在集市等人多的地方乱窜、乱钻、乱挤。“他们的年龄相近,穿着相同,有时候骑着车时快时慢,还会刻意将车牌遮挡起来,遇到这些情况,都有可能是想要作案的小偷。”

  很多同行向他请教破案诀窍,他笑笑说:“八个字:专注、感觉、线索、行动。”专心于一个领域,把全部的激情和智慧都倾注到一点,心无旁鹜。感觉,就是职业敏感,这一行干久了,在好多的时候是有心灵感应的。大脑上的这根雷达天线,是有吱吱吱吱的信号的。这不是唯心,是长期积累的信息对自己感觉器官的一种有价值反馈。线索,就是调动一切资源,获取犯罪分子的活动规律和蛛丝马迹,按图索骥。行动,就是快速出击,坚决果断,一击致胜。

  在临淄警界,“王新利工作法”已经成为了许多民警手中的“教科书”和“破案指南”。一位年轻的民警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王副大队长的这三门绝招,够我学一辈子的了。”

  胆大心细善于总结 成为临淄警界“追逃专家”

  无论冬夏,王新利带队巡逻要求队员不穿皮鞋,穿布鞋或者运动鞋,这样走起路来声音轻,追得快。“如果穿鲜艳的或者反光的衣服,在晚上就容易被发现。”王新利说,跟他过过招的小偷大都已经改过自新,他救助过无数的陌生人,有许多和他成为了朋友,面对辛苦危险的公安工作,他说“越干越热爱,越干越有感情”。

  2012年5月 18日的傍晚,王新利带领两名民警和协警在雪宫路上巡逻。走到一棵法桐树下时,他看到一个身材瘦小的男子弯腰缩脖,行迹可疑,就走上前去对他亮证:“我是公安局的”就在这一瞬间,那男子突然飞快地掏出一把匕首,手指一按,“叭!”从刀把中弹出一柄长长的刀身,足有20多公分长。

  王新利心中一惊,刀尖正冲着自己胸口。他情急中喊了声:“哎,收起刀来!” 那家伙刚一分神,他迅速侧身,伸出右手死死抓住那男子握刀的手,另一只手就势将刀夺下。经审问,此人郭某,青州人,今年20岁。他是武术学校毕业的,和几个同伙专门收钱替人打架,曾拿砍刀砍伤过人。在他的租住地,民警搜出了六把大小砍刀,还有一杆半米多长的钢珠枪。

  在王新利随身携带的包里有一个厚厚的本子,上面记录着临淄区所有逃犯的信息,抓一个,撤一个,增一个,加一页信息,没事时拿出来看看,这就是为什么当逃犯出现在他面前时会手到擒来。从警30年留下了40 多本“警务日志”。粗略计算,他的警务日志总字数约达200万字。每一本日志都堪称“百科全书”。内容五花八门,有工作记录、有队务管理、有嫌犯资料、有帮扶对象、也有从警感悟、友爱亲情。

  2014,老王年整五十,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许多人到这时往往出现“职业倦怠”,而他却产生了一种危机感:“我爱这一行,好多事还没来得及做呢,时不我待,我要只争朝夕。”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