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1 08:22:00 来源:大众网-鲁中晨报 我要评论
编者按:几天前,沂源县一棵500多岁的国槐在夜里突然起火。虽然消防队员经过6个多小时的努力扑灭大火,但国槐已奄奄一息,这让当地村民心痛不已。本报报道此事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为此,本报即日起与淄博市园林局共同启动“发现古树”大型系列采访活动,以期唤起人们对身边古树的关注和保护,让它们老有所依。
“一棵1000年树龄的古树,他的枝干里就流淌着1000年的故事,记录着1000年的变迁,见证着1000年的文明……”2月19日,在淄博市园林局,与记者聊起古树的话题,淄博市园林局局长户新军以一种极具人文并饱含深情的口吻开场。“如果没有古树,城市就会显得苍白,变成一片没有故事、没有历史、没有底蕴、没有味道的‘水泥丛林’。”
与户新军一样,在所有从事古树保护的人士眼中,古树不仅具有绿化价值,而且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财富,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
淄博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名城,特别是北部平原地区分布着许多国内闻名的历史人文古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淄博地区留下了数目可观、种类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
记者从淄博市园林局了解到,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淄博市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888棵,其中裸子植物374棵,被子植物514棵;树龄1 0 0 0年以上的2 0棵,树龄500——— 999年的50棵,树龄300499年的226棵,树龄100-299年的592棵。通过实地考察古树名木立地条件和生长状况,发现长势较差的甚至濒危的古树名木共计213棵,其中裸子植物12棵,被子植物201棵;树龄1000年以上的5棵,树龄500-999年的24棵,树龄300499年的124棵,树龄100-299年的60棵。根据213棵濒危古树所处地理位置、历史人文价值、树龄以及长势情况等将其分为2个等级,一级濒危古树66棵,二级濒危古树147棵。
淄博市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宝贵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以及北部重要的风景名胜区,如沂源中庄乡的千年银杏、迎仙观的“叶子银杏”、桓台渔洋祠的“鸳鸯柏”、淄川蒲松龄墓园的古侧柏群等,成为淄博市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
当然,也有一些古树分布在村头巷尾,跨越了时空,像一位老者日夜与当地居民为伴,成了人们的信仰和精神寄托。
即日起,本报记者将对分布在淄博市各个区县的古树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它们的生存状况,并倾听它们的故事,进而让广大市民朋友加强古树保护意识。欢迎读者积极参与我们的采访活动,如果你的身边有古树名木,请拨打热线电话0533 -3585000向本报提供线索。
仰视古柏,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甘泉水润“吉祥树”
树种:侧柏,柏科,侧柏属
树高:26米
胸径:1.6米
冠幅:东西18米,南北16米
树龄:600年
位置:淄川区寨里镇甘泉村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