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5 08:53:00 作者:冯冬宁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9月2日,淄博天空云淡风轻,这座城市已经连续多日天气晴好。
高青县黑里寨镇代庙村玉米地的积水早已渗了下去,行走在自家玉米地的郭俊华却依旧小心翼翼地踩着泥块。他身前是大片缺失或“结棒不结米”的玉米地。
一切源于今年6-8月的洪涝灾害。数据显示,仅7月9日至7月20日,高青总计降雨量近500毫米,创历年之最。
洪涝袭来,一夜间“桑田”变“沧海”。
尽管高青官方尚未对外披露相关数据,但本报调查显示,灾情下的玉米大幅减产已成定局。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木李镇,5.6万亩玉米,受灾面积高达4.6万亩。
同样,高青县农业局方面也证实,此次高青县玉米的受灾面积已达到60%以上,玉米大面积面临绝产。
丰收无望,“郭俊华们”的失望写在脸上。
而让他们更为失望的是,都说“减产意味着涨价”,但目前已经收获、具有“玉米市场风向标”之称的春玉米,却意外地出现跌势。
“每斤才1 . 0 8元……粮贩们还挑三拣四。”郭俊华抱怨称,而去年同期,当地的春玉米价格为1.16元/斤。
灾情下的减产
9月初的齐鲁大地,陆续进入农忙时节。
S246高青段与“镇中路”交叉路口往西,通往黑里寨镇的柏油马路,已被玉米占去了大半路面。
身边车辆疾驰,年迈的宋家村村民李汉生(音)面无表情地翻晒着自家的春玉米。“减产将近一半。”李告诉本报。
春玉米尚且如此,夏玉米遭遇更为悲惨。“我家8亩夏玉米,一半没苗,剩下的一半将近1/2结棒不结米。”郭俊华称。
郭氏的话语引发了同村李凤华的共鸣,李凤华表示,自家种植的6亩夏玉米至少减产6成。
位于高青县城西南一隅,拥有100余农户的代庙村并非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从这里越往西、往北走,受灾越严重。”郭俊华称。
在偏居高青西北一隅的木李镇苏家村村南,本报看到,大片的玉米地中,除了偶尔数棵发黄的夏玉米植株外,这里已是杂草丛生。“颗粒无收。”木李镇农委工作人员杜洪波对本报表示。
一切源于6-8月的那场洪涝灾害。51岁的郭俊华对此记忆犹新,“十年不遇。6月连阴一月,7、8俩月连下大雨。”
“仅今年6、7、8仨月的降雨量就超过以往全年。”黑里寨镇政府一逯姓官员表示,仅7月9日至7月20日,高青总计降雨量近500毫米,创历年之最。
灾情袭来,高青黑里寨、木李、青城、田镇、高城等镇的部分农田一夜之间“桑田”变“沧海”。木李镇副镇长卢红军介绍,由于紧挨黄河,木里内、外涝同时发生,农作物大面积受害。
截至9月4日,高青官方尚未正式对外披露相关数据,本报调查显示,灾情下的玉米大幅减产已成定局。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木李镇,5.6万亩玉米,绝收面积高达4.6万亩。
高青县农业局方面也证实,此次高青县玉米的受灾面积已达60%以上,玉米大面积面临绝产。
不仅仅是高青。9月3日-4日,本报调查获知,受今年夏季淄博集中降雨的影响,桓台、临淄、淄川、高新区等区县的农田不同程度受灾。
蹊跷的低价
来自淄博市农业部门的统计显示,仅7月份,连日降雨就导致淄博市80万亩农田受灾,其中绝收30万亩,受灾较重的是桓台北部和高青。
事实上,洪涝灾情影响的不仅仅是淄博。
来自卓创的数据显示,受今年夏季强降雨的影响,在山东,莱芜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9万亩,其中11万亩的玉米产生内涝和倒伏,部分地块甚至绝产;德州近15万亩玉米受灾;枣庄近6万亩农作物受灾,玉米“插”在水田里……
四川、河南、河北、东北等地与之类似。最新统计显示,洪涝灾害影响下,占全国玉米产量42%的东北已有超过200万公顷玉米耕地受灾。
参照以往的诸多案例,中外农产品领域,一直延续着“减产——— 涨价”的“常理”。
然而,今年就目前而言,上述“常理”似乎已经悄然生变。以目前已经收获、具有“玉米市场风向标”之称的春玉米而言,郭俊华表示,粮贩们给出的最新报价仅为1.08元/斤,“即便是这样,他们(指粮贩)还挑三拣四。”而去年同期,本报调查显示,当地的春玉米价格为1.16元/斤。
当前春玉米的价格走向预示着夏玉米的未来行情“并不乐观”。
“我不看好今年行情。”李称,就目前他们掌握的情况,由于受灾后的玉米质量不高,无论是养殖场还是玉米深加工厂均收购意愿不强。
而9月4日,山东兴贸虽然给出了1.23元/斤的参考价,但“收购意愿不强下,我们底扣3.5%,其水份14-23%超1扣1.2,超23%扣1.5,超27%原则上拒收。”
通威饲料一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目前他们原料玉米采购量比较平稳,以东北玉米为主,参考到场价2500元/吨,而本地的玉米他们基本不采购。
在此背景下,山东玉米行情依旧不温不火,甚至维持下行态势。
对此,卓创方面表示,截至目前,山东乃至整个国内的玉米市场仍未被提振。其中,以8月2日8月30日的玉米现货价格为例,月初尚报2347元/吨的全国玉米均价到月末时仅报2322元/吨,环比下跌1.07%,同比下跌3.89%。
市场不振的阴影
走低的不仅仅是国内玉米现货价格。
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本周二也多数收跌。交易商称,因现货市场走软,以及技术性卖盘,指标12月合约受美国天气忧虑提振升至一周高位后转升为跌,其中现货9月合约,成交清淡。
“8月份,按理说,已经进入了玉米传统意义上青黄不接时期,而同期的玉米消费也往往处于季节性旺季,即使在玉米供应偏充足的去年8月,玉米还是难抑涨势,创下了去年一年的历史高点。但今年,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一改已延续了3个月的上涨,掉头开始接连下跌。”卓创资讯玉米分析师徐晓苗表示。
“都是市场不振惹的祸。”中宇资讯一名分析人士表示,一般来说玉米多用于饲料和深加工,“尽管目前养殖市场呈现复苏局面,但受市场滞后性的影响,前期的库存仍需一段时间来消化。”
卓创资讯玉米分析师徐晓苗也称,在饲料玉米用途方面,南北港口库存玉米消化缓慢,加之市场频频吹过临储抛粮的传闻,玉米卖方的存粮信心出现“溃堤”,“上下游资金链也一度十分紧绷,买方为降低库存而随用随采,市场基本转化为买方定价,8月份内港口玉米价格平均下滑35-40元/吨。”
不仅如此,玉米的另一归宿——— 玉米深加工产品消费今年也遭遇阻力。
以玉米油为例,8月30日,山东一级玉米油目前报价仅为880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0%。
本报采访中获证,滨州当地一玉米深加工企业方面受市场需求不振的影响,目前两条生产线仅开一条。而在离此不远的另一玉米油生产企业,其销售部一名人士也表示,“销售困局未改,目前以消化库存为主。”
被挫伤的种植积极性
而在行情走好的2010年,事实恰恰相反。
淄博旺嘉饲料董事长王光华至今清晰地记得,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包括山东乃至全国秋粮丰收,然而,在那个农产品价格暴涨的年代,市场需求强势驱动以及“恐慌、疯狂都是生产力”的拉动下,山东的秋粮价格不跌反涨。
彼时,西王集团、邹平华义等山东“玉米收购大户们”的玉米报价接连上涨,“其中2010年10月,博兴香驰等企业甚至一天两次提价。”王称。
而现在,“最受伤的还是农户”的声音不绝于耳。
“受伤”并非虚言。就目前并未消弭的洪涝灾害而言,高青、桓台、临淄等地的基层部门表示,关于玉米受灾的赔偿问题正在和保险公司商谈。
但即使赔偿,“赔本也是大概率的事情。”桓台一刘姓种粮大户称。
赔本源于高企的种植成本。郭俊华等人介绍,如今种植玉米,每亩地大约用5斤种子,计75元;肥料130元;农药50元;耕地30元;收割100元;粉碎秸秆等70元,综合成本为455元,且不算人工。
而今年,洪涝灾害致使玉米减产、绝产的背景下,“即便是按照玉米亩产600斤,每斤玉米1.1元/斤计算,一亩地的收入也就660元。”郭俊华称。
种植收益与投入的比较与核算让郭俊华愈发无力。“实在不行,我们也不种地了。”郭说。
而在郭所处的高青等农业县,有此想法的绝非郭俊华一个。本报调查发现,在桓台、高青、临淄等地,“主业进城打工,副业回家务农”似乎正成为当地多数农民的新劳动组合,而“全职农民”成为村中剩下少数年迈者的无奈选择。
9月2日中午,相对狭窄的乡村道路上,51岁的高青西段村农民闫学东拉着并不泛黄的玉米秸秆竭力前行,“早砍了,早打工。”说完,他抹了一把汗,背后那片已经无法承载其致富希望的玉米田依旧安静矗立在秋阳下,静默依然……(据鲁中晨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