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放鱼日 淄博放鱼养水促生态文明

2016-06-06 14:06:00    作者:   来源:淄博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放鱼 水华 生态文明 耗氧物质 生态效益
[提要]放鱼养水就是通过放养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优质鱼类,用“纯天然”方式改善水质、修复生态。”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大放鱼养水力度,加大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水域、爱护水域、保护水域。

  6月6日,全国放鱼日。

  放鱼,古已有之。唐朝诗人白居易《放鱼》诗中说:放之小池中,且用救干枯。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诗人将快要枯死的鱼儿放生于小水池中,犹怕池小鱼儿难以久活,复将鱼儿放生于南湖。

  古人放鱼,多是为表达善心而放生。现代社会放鱼,其意义已远不止放生,还有着更深刻的社会涵义。

  放鱼养水 促进生态文明

  近几年,人们保护水环境的意识愈来愈强,放鱼养水的理念应运而生,体现出人们对鱼水关系的全新认识。

  随着工业发展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理便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在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一些地区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渐增高,采用低投入、高效能的生物治污措施迫在眉睫。

  放鱼养水就是通过放养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优质鱼类,用“纯天然”方式改善水质、修复生态。鲢鱼、鳙鱼、草鱼等各种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优质鱼类是各类水体的“清道夫”,这些鱼类在水中可吸收水体中的藻类和氮、磷等有机物,减轻水域环境的富营养化。科学研究表明:每生长1公斤花白鲢能够消耗40-50公斤藻类,一条大规格鲢鱼每年可生长1-2公斤,可吃掉50-100公斤的蓝绿藻等浮游植物,能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防止蓝藻“水华”的暴发。同时可美化水域环境、丰富鱼类资源、增加渔业收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业部从2009年开始,确定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放鱼日”。

  自2009年以来,我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市增值放流相关要求,在全市水系实施“放鱼养水”水生态修复治理,共投放滤食性鱼类5000万尾,形成的渔业碳汇作用相当于植树造林5000亩,对科学保护水系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市饮用水源地——太河水库经多年持续放鱼养水,水质明显好转,生态效益明显。经检测,水体总氮水平下降了70%-80%,透明度提高了1.5米左右。太河水库放鱼养水的显著效果得到了省海洋与渔业厅充分肯定,也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关注。在习总书记视察山东听取省海洋与渔业厅王守信厅长汇报中,当听到太河水库放鱼养水效果时很专业地说:“滤食性鱼类可以净化水质。”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大放鱼养水力度,加大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吸引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水域、爱护水域、保护水域。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