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23:12:00 来源:大众网-鲁中网 我要评论
南流泉村《王氏族谱》修订于民国初年,距今已近百年。记录了王氏家族从明末清初到现今近四百年的历史。(徐建彬 摄)
92岁高龄的村民王培英正在用自制的“火绳”点烟。(徐建彬 摄)
南流泉村的剧团成立于民国时期,老人们自创的“十三锣”已准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建彬 摄)
石碾,村子还有不少,有的还正在被村民使用。(徐建彬 摄)
这个石臼,村里的老人说,这是多少辈子传下来的,谁也不知道它有多少年了。(徐建彬 摄)
这就是武秀才王汉章用的练功石,有320斤,一般人连撼动一下都不可能。(徐建彬 摄)
整齐的小院里种满了各种蔬菜瓜果,一派室外桃园的景象。小院的主人王同沂和老伴在此生活了近30年。(徐建彬 摄)
大众网—鲁中网淄博5月26日讯(记者 陆瑞洋)“咯咋,刚来,刚来刚,拨刚,七七七…”初夏午后,平均年龄超70岁的六位老人聚在“王氏祠堂”前打起了京剧锣鼓,这个距离沂源县城36公里的静谧山村,瞬间热闹了起来,男女老少纷纷放下手中的活闻声而来。不远处的百年古泉静静地流淌,穿过石板流向家家户户,养育着南流泉村的千余户人家。
百年古泉一分三流 滋养南流泉村千余户人家
“货郎崮北,帽盒顶南;北高南低,一河横贯;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王氏祖先,独具慧眼;迁徙于此,掘地为泉。泉水南流,命村流泉。”沂源县张家坡镇南流泉第一书记王永亮在他的《流泉赋》中一语道尽南流泉的由来。
王氏家谱记载,明末清初,南流泉村王氏的祖先王大祥由河北一带迁徙到这个山清水秀,群山环绕的地方,落地生根,掘地为泉,在泉水旁边建起了院落,男耕女织,自此繁衍生息,成长为大地主,兴盛时期,方圆40里的土地都是王氏家族的。现在的南流泉作为一个自然村,分为三个行政村,中流、东流、南流,有一千多户村民,3000多口人。
据王永亮介绍,南流泉村90%的村民都姓王,因泉而生,解放前他们每天都赶好几里山路来挑水。解放后,由于人口越来越多,1968年开始修缮,将泉水引导主管道再设三个直流管道,将泉水分流道三个行政村。
“南流泉打水—接着”当时主持修缮的75岁的老书记王同义告诉采访团记者,这是当地的谚语,意思是说南流泉的泉水不用再一瓢一瓢的舀了,而是可以直接挑着水桶接,非常方便。现在泉池用条石砌成,边长10余米的方形泉池,水深约2米,常年流淌,久旱不涸,水温恒定。除供南流泉村几千人饮用外,尚能灌溉部分农田、菜园。
修缮王氏祠堂 建设乡村博物馆留住乡愁
南流泉历史上出过九个大地主,十多名秀才。当地人流传方圆四十里走不出地主家的土地。“当时地主家的一砖一瓦都是讲究规制的”,王永亮指着“王氏祠堂”的屋檐雕花告诉记者,堂屋的榫卯结构,及屋厦前的石雕座盘木制大柱无不诉说着王氏当年的兴盛。
淄博市财政局非税局稽查科副科长王永亮,一年前到南流泉村任“第一书记”,一入村他就被村里的古村落文化深深地所吸引。村里民风淳朴,泉水清冽,青石砌居,石巷胡同,还有深藏于民间的老物件,让王永亮每天都有新的发现。王氏族谱、康熙字典、农耕用具,生活用具、雕花石刻…这些刻满乡村记忆的文物让他萌生了建立南流泉乡村博物馆的想法。从去年开始他说服王氏后人捐款修缮“王氏祠堂”,以寻根问祖,传承家风,留住乡村记忆。据介绍,南流泉乡村博物馆近期动工,计划2016年9月完工。届时,将展出代表南流泉村能代表近四百年的历史的老物件。
建设文化广场 发扬京剧锣鼓民间艺术
“南流泉村最动人的不仅是石板房、百年古泉,还有他们的京剧锣鼓表演 《十三锣》 。”王永亮告诉记者,为了丰富南流泉村的文化生活,发扬京剧锣鼓民间艺术,他筹资开始建设南流泉村文化广场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动工,预计今年十月份完工。
在南流泉村有个传奇人物---“戏痴”王翠文,他生于顺治年间,成年后,迷上京剧到了痴迷的程度,喜爱扮演旦角儿,家里人反对他做“下九流”的行当,将其反锁在屋内5天,以为他会悔改,出人意料的是,在被家人软禁的时候他仍然在屋内练习花旦走步姿势,家人也被其赤子之心感动,不再阻挠。王翠文不仅自己唱戏,还在南流泉村带起一个京剧班,成为红极一时的山东京剧团。“翠文不到,退钱十吊”王翠文的第四代传人王运太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当时京剧团打出的广告文案,王翠文当时的名气可见一斑。在他曾祖父的影响下,近现代,南流泉村成为方圆百里的民间艺术团聚居地,京剧锣鼓民间艺术团的表演尤其受欢迎,每逢春节他们都出来演出,邻四方庄的人都赶过来看戏。
“春节前农闲时候,我们六个都会排练好,等到来年正月在附近村子表演。”王运太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六个人的班子平均年龄过70岁,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果园,农闲的时候就想聚到一起练练,一是自己高兴,二是能丰富村里人的文化生活。由于这个行当不赚钱,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传承困难,现在只能靠手写的拟声乐谱将它保留下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