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5 10:45:00 来源:淄博晚报 我要评论
自助借书
市图书馆优雅的读书环境
到2020年,我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服务效能将显著提升
编者按:
时光不停,岁月如歌。
刚刚过去的2015年和“十二五”,深化改革、创新创业等国家新政深刻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
如今,全新的2016已经张开双臂带着所有人的梦想扬帆起航,和普通年份不同,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因此,于整个国家,于一座城市,于每一个人,这一年,这一项规划都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那么,今年以及未来五年我市在经济、文化、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社会保障、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会影响百姓生活?今起本报“展望十三五 突破2016”专题策划正式启动,为读者陆续解读我市各部门、各行业在2016年以及十三五期间的新规划、新举措。
晚报讯 (记者沙红翠 赵瑞雪)全市图书馆逐步实现“通借通还”、各贫困村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各类文化服务实现“一卡通”……《淄博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对外公布,到2020年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实现标准化、均等化,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协同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基本形成。
全市图书馆逐步实现
“通借通还”
我市将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到2020年,市及区县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市、区县基本建成博物馆、美术馆,所有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达到国家三级以上,社区和行政村建有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
充分利用现有城乡公共设施,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健康教育、青少年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推行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制,以市和区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为中心,在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设立分馆,并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图书馆逐步实现“通借通还”。
今年贫困村
广播电视全覆盖
我市将加大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到2016年,全市各级贫困村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村村有文体大院、健身场所、农家书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以广播电视网络服务、数字文化服务、流动文化服务等为重点,打造一批文化扶贫项目。
同时,保障特殊群体享有均等服务。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配备盲文书籍,开展盲人阅读服务。实施盲文出版项目,开发视听读物,建设有声图书馆。市图书馆建成盲人数字图书馆。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和手语新闻节目。完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电影院和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无障碍设施。
发挥“文化创新奖”
示范效应
以争创“文化创新奖”为示范带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专用装备、软件、系统研发和文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打造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示范项目。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馆藏物品数字化,为群众提供数字化服务。统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科技馆、数字农家书屋、互联网站等各类数字资源,打造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数据库,
与国家数据库有效对接。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现代科技手段为群众服务。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促进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发展,推广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实现公共文化信息安全高效传播。支持数字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数字化文化资源有效保护。推进数字化出版,构建数字出版物传播平台。
实现文化服务
“一卡通”
我市还将通过选树优秀作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依托文物藏品研发推广博物馆文化产品,促进影视、图书产品生产。政府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免费或优惠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大力扶持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逐步纳入免费开放范围。推动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行业联盟等形式,开展馆际合作,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开展文化服务“一卡通”、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服务,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订单式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