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1 08:21:00 来源:鲁中晨报 我要评论
朱华帮忙抬冲锋舟
朱华(绿色上衣)参与救援
灾区道路十分难走
徒步进入地震灾区、连续参与救援48小时,这就是淄博市周村区的志愿者朱华。8月8日22:00许,记者采访刚刚返回淄博的朱华时,他还穿着在震区救灾时的那套衣服,泥水和汗水在T恤上清晰可见。
6年后再赴震区
2005年朱华就开始做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作为志愿者前往北川。“我参与过北川的抗震救灾活动,有一定的救援经验。而现在我的身体状态也比6年前好一些,做事情更加沉稳,所以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参与抗震救灾。”朱华说,尽管生意很忙,但他还是预定了4日22:00济南飞往重庆的机票,他计划从重庆开车前往震区。
5日0:00,朱华到达重庆的机场时,重庆的朋友已经将车辆准备好了。接下来,朱华驱车170多公里,当天6:00许,他到达了鲁甸县。
徒手救援难度很大
“眼前的场景与我想象的大不一样,我本来以为鲁甸地震的震级不及汶川地震,但这次地震震源浅,加上房屋多为土坯的,破坏程度比汶川地震更严重。”朱华说,他原本是想开车进入龙头山镇,然而这里悬崖多,道路紧挨着金沙江,还伴随着泥石流。安全起见,他停下车步行前往龙头山镇,为了轻装上阵,他随身只带了一副手套、一瓶矿泉水、一块士力架和几根香肠。前往龙头山镇的17公里的路程,他走了足足4个小时。“早晨下了一场雨,道路十分难走,大型设备也无法进入。”
到了龙头山镇,朱华立马投入到救援中。“由于房屋多是土坯的,一旦坍塌,徒手救援难度很大,需要大型设备进入。”朱华说,在龙头山镇,他没能救出幸存者。当他用了数个小时把一名孩子的尸体从瓦砾中挖出来时,孩子身上还有余温。
朱华说,由于经常下雨,被压在废墟下的人很容易被泥土堵塞呼吸道,生存几率很小。“一位老人的儿子和孙子被埋在了废墟下,老人一直等待着奇迹的发生。我和救援队爬进去时却发现两人的尸体都已经开始腐烂了。”
5日下午到晚上,朱华参与到用直升机转运伤员的工作中。整整一天,朱华没有吃饭,但也没有感觉到饥饿。
“当时大家都在关注龙头山镇,而听说震中位于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村。我觉得李家山村那边救援人员更少,更需要我。”朱华说,8月6日,他找到了几个向导带他去李家山村。
道路因塌方被毁,朱华和向导只能步行绕山路前进,17公里的山路,总共走了7个小时。
经过王家坡村时,附近的场景让朱华触目惊心,树木、庄稼都覆盖上了厚厚的泥土变成了黄色的,那里十分安静,静得可怕。“向导说他小时候曾经去过王家坡村,但现在他找不到这个村子了。”朱华说,根本没有村落的痕迹,全是泥土。而从城里返回村子寻找物品的王家坡村村民说,那些被泥土覆盖的地方就是王家坡村。
“鲁甸地震造成牛栏江发生山体塌方形成堰塞湖。这个堰塞湖达200米深,并且水位迅速上涨。”6日下午,朱华到达了李家山村附近,乘坐舟船部队的冲锋舟到达堵塞的地方,和部队官兵们一起搬运准备炸开堰塞湖的炸药。“这些炸药总共一吨多重,每天都要往高处搬运,防止上涨的湖水弄湿炸药。”
返回淄博在后方支援救灾
“8月7日早晨,我离开了李家山村。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整理了思绪,我觉得我虽然有经验但没有装备,这里需要更多的装备辅助救援。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救援人员进入,我继续留在震区的意义不大,于是我决定返回淄博,通过其他方式支援灾区。”朱华说,由于航班延误等原因,8月8日下午他才回到淄博。
返回淄博后,他立即投入到为地震募捐的活动中来。在朱华带动下,淄博市齐善助学服务中心在周村开展了为鲁甸地震募捐的活动,截至8月8日晚,共募集善款22049.6元,这些善款已经全部交给了周村区红十字会,由他们带给地震灾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记者 潘赞名)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