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2 14:47:00 来源:搜狐体育 我要评论
防范马拉松赛事中运动员猝死,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伦敦马拉松每8万人出现1人心脏骤停,日本马拉松每25万人出现7人心脏骤停。从2010年全国举办13场马拉松,到2015年举办130多场,短短5年间,中国马拉松赛事增加了10倍。马拉松赛事井喷发展的背后,也发生了更多的猝死事件,因此为健康而跑在马拉松比赛中显得更加重要。
东京马拉松的总指挥、日本国士馆大学的救急系统研究科主任田中秀治在中国马拉松年会上指出,对0到39岁的人群,运动中猝死概率最高的是跑步、游泳和足球。40-59岁最为危险的项目是高尔夫、跑步和游泳。对60岁以上人群来说,门球、高尔夫和跑步最为危险。整体而言,跑步是导致运动猝死最多的项目。为了防范马拉松中的猝死,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应该提高风险意识、提升赛事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
今年的香港马拉松,约1100人次因受伤或不适而接受医疗服务,最多情况是抽筋,有731人,其余为扭伤、需要接受伤口包扎、出现脱水状况等;
今年的深圳马拉松,肌肉痉挛8343人次,扭伤拉伤144人次,关节疼痛26人次,低血糖103人次,其他不适81人次
今年的福州马拉松,肌肉痉挛3173人次,扭伤拉伤122人次,关节疼痛37人次,腹痛呕吐16人次,脱水30人,休克2人,心跳骤停1人,其他不适47人次
除了自身的身体问题,国内马拉松医疗保障还不够健全是参赛选手猝死频发的重要原因。在日本,马拉松比赛发生选手心脏骤停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在美国的治愈率也将近80%,而在国内,心脏骤停的大多数参赛选手都意味着被判死刑。东京马拉松只举办过7届,参赛人数累积超过20万人,从未发生一个“跑者死亡案例”,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顶级马拉松赛。
东京马拉松医疗救护总指挥田中秀治教授透露“东马”的零死亡秘诀——对CPR(心肺复苏)与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及时使用。一旦有人在比赛中倒下,现场志愿者能在2分钟内实施急救。 数据显示,发生心脏骤停后,如果不能及时除颤,每晚1分钟,存活几率便降低7%至10%。如果10分钟后还得不到有效救治,生还希望渺茫。马拉松救治专家陆乐介绍,今年3月无锡马拉松见证了首例心脏骤停选手在接受现场CPR+AED施救成功。北京马拉松组织者介绍说:“这种东京马拉松标配的急救设备,如今在国内大型马拉松赛上也成了标准配置了。”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