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郭家庙出土中国最早的琴 距今2700多年(图)

2016-05-01 08:51:00    作者:钟磬如   来源:武汉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郭家庙 琴瑟 距今 丁承运 出土
[提要]方勤介绍,虽然在《礼记》、《左传》中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君子之近琴瑟”等语句,但在考古发掘中,琴、瑟并非总在一起出现。位于武汉音乐学院新校区内的湖北音乐博物馆,已被列入武汉市开放博物馆的名目,其中一楼青铜乐钟馆、三楼古琴馆已经基本完成场馆建设和陈列展示。

湖北郭家庙出土中国最早的琴 距今2700多年(图)

  本报讯(记者钟磬如) “琴瑟和鸣”是表达夫妻和睦、朋友情谊深厚的吉祥语,昨天在湖北音乐博物馆“泛川古琴馆”开馆雅集活动上,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对外宣布:不久前考古工作人员在枣阳郭家庙一座春秋早期的曾国墓葬中,同时发现了较为完整的琴和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琴瑟组合,而琴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琴。

  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曾入选2014年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春秋早期的一处遗址,郭家庙的曾国考古曾陆续发现了最早的簨簴、最早的瑟、最早的商音钟等等,此次的新发现可以说刷新我们对古代音乐方面的认知。

  方勤介绍,虽然在《礼记》、《左传》中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君子之近琴瑟”等语句,但在考古发掘中,琴、瑟并非总在一起出现。瑟单独出的多,而琴的发现屈指可数。琴瑟同出则概率极小。但前不久在墓地南边曹门湾墓区发掘的86号墓中,发现了迄今时代最早的琴和瑟的组合。其中瑟的形态相当完整,长180厘米,宽34厘米。弦、枘的情况暂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先秦瑟枘顶部的装饰通常为浮雕,浮雕题材多种多样,较早的有浮雕鸟喙纹、云纹、涡纹、弦纹等,战国中期后出现了六瓣柿蒂纹等等一些写实世俗的题材,此次发现的这件瑟的瑟枘则是羽人的形象。”

  这次发现的琴距今2700年,比曾侯乙十弦琴早约300年,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实物,出在棺的东北角。方勤介绍,整张琴长约92厘米,宽约35厘米。

  将琴瑟同时葬于棺内有何寓意?方勤说,曾侯乙的“弋射图衣箱”漆书中写道:“民祀唯房、日辰于维、兴岁之驷、所尚若陈、琴瑟常和。”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认为这是人们祈褔的祷告词,当时人们生存的最高理想就是“琴瑟常和”。

  此次在曹门湾发现的琴改写了中国音乐史关于古琴的认识,也很容易让大家产生遐想:这次出土的琴和春秋时代伯牙子期遇知音的故事同时代,或许和伯牙子期当年弹奏的琴一样呢。

  位于武汉音乐学院新校区内的湖北音乐博物馆,已被列入武汉市开放博物馆的名目,其中一楼青铜乐钟馆、三楼古琴馆已经基本完成场馆建设和陈列展示。

  昨天开馆的古琴艺术馆定名为“泛川”,是因为晚清时代,琴坛崛起的一个融汇长江上下游琴风之长的泛川琴派,而武汉音乐学院丁承运教授师承泛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他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观展者从一架架古琴旁走过,如同穿行在历史中。

  记者熊波摄

  (武汉晚报)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