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1 08:19:00 来源:人民网 我要评论
原标题:彩民质疑中奖新闻雷同 专家称属于心理失衡
“某打工仔中500万欲看看世界”、“落寞生意人守号N年开启人生新篇章”、“买菜大妈路过彩站随手刮出十万大奖”等彩票中奖新闻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人民网彩票频道以“打工者中奖”为关键词百度检索相关新闻为1700余条,以“生意人中奖”为关键词百度检索相关新闻为1480条。有彩民向人民网彩票频道吐槽中奖新闻太“假”,频繁出现的相似主角、雷同情节让他们很难相信中奖新闻的真实性。
据人民网彩票频道了解,目前彩票中奖新闻的主要来源是地方都市类报纸,这些媒体多与当地的福彩中心、体彩中心有合作关系。依照我国现行的彩票管理条例,彩票管理机构有义务对中奖者的信息严格保密,媒体记者一般无法直接接触到中奖者本人。彩票新闻的生产流程通常是先由彩票管理机构的负责部门撰写基本通稿,然后发给媒体记者进行编辑加工。中奖者新闻的主角多是打工仔、生意人、路过的大妈,并不是为了迎合购彩群体而有意为之。主要是因为这些群体是彩票购买的主要人群,他们中大奖的概率相应较高,成为中奖新闻里的常客也是理所当然。加上出于对中奖者个人信息严格保密的目的,一般会偏好选择一些笼统的身份标签,如打工仔、生意人、路过的大妈等去描述中奖者身份。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彩票事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海平教授认为,由于部分行业媒体缺乏新闻真实性的观念,在报道中奖新闻时,随意取舍裁剪新闻,追求眼球效应,加剧了彩票中奖新闻内容的同质化。彩票中奖是小概率事件,据测算目前我国销量最高的乐透型彩票双色球的中头奖概率只有1772万分之一,当这一小概率事件被无限放大后,彩民的质疑可能是一种心理失衡导致的情绪性发泄,是下意识行为,并没有事实根据。媒体应该引导彩民了解彩票的慈善本质,树立正确的购彩理念。在强调大奖得主者的奖金时,还应该强调彩民的多年投入、彩票未中奖之前心理上的纠结等,不可以偏概全,只报道中大奖的小概率事件,诱导彩民不理智的购彩,造成问题彩民的产生。
陈海平建议,为进一步消除公众疑虑,应当逐渐完善我国的彩票制度设计,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一般从彩民主观角度出发,往往在身边出现大奖时会认为“彩票中奖”新闻真实可信,反之,则认为彩票中奖新闻虚假。每当有大奖爆出时,彩票管理部门可以适当抽取部分彩民鉴证获奖人的信息。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