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14年7月1日《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起至今年10月底,淄博检验检疫局共为辖区出口企业签发中瑞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书401份,签证金额2156.18万美元,主要签证产品为玻璃制品、日用陶瓷、有机化工品、竹木草制品等。以5%的平均关税优惠计算,凭借中瑞自贸区原产地证,淄博出口产品已享受瑞士方面关税减免108万美元。
中瑞自贸区原产地证成企业掘金利器
中瑞自贸协定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商签的首个自贸协定,也是中瑞两国关系发展的加速器。根据协定安排,瑞士对中国99.7%的出口品在协定生效之后立即实施零关税,中国也对瑞士84.2%的出口品最终实施零关税。自贸协定中瑞士方面降税幅度较大的产品包括化工、纺织品、服装、鞋帽、汽车零部件和金属制品等,有利于我国优势产品向瑞士出口。
“金钥匙”促对瑞贸易稳步增长
随着中瑞自贸区优惠政策的充分利用,我国列入瑞士减税清单内的出口产品在瑞士市场的竞争力大为提高,同时企业从瑞士进口中方减税清单内产品的成本大幅下降,互惠关税减免对进出口的促进效应充分显现。协定实施一周年时,瑞士对中国出口增长3%,自中国进口增长超过4%。中国对瑞士出口的纺织原料及制品、机械器具及零件、化学品、箱包、光学仪器设备等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同期,中国从瑞士进口的机械设备、手表、生命科学技术产品、医药品、金属加工机床、汽车零配件等也增长较快。而同期瑞士对全球其他国家出口增长仅是0.4%,中国对其他欧洲国家出口增长也比较低迷。
“以前我们出口瑞士的日用陶瓷产品,瑞士海关要征收8.5%的关税,中瑞自贸区协定正式实施后,我公司产品凭中瑞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可享受瑞方零关税,降低了客户采购成本,无形中增强了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货物在瑞士通关也更加便利和顺畅。”淄博永华陶瓷有限公司外贸部负责人徐成森介绍说。
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该公司共申请签发中瑞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37份,签证金额8万多美元,出口产品据此可享受瑞方6900美元的关税减免。今年前三季度,永华公司共出口瑞士日用陶瓷17.34万件,出口额4.93万美元,同比数量增长116%,货值增长144%。“这样的成果得益于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帮扶下,公司对中瑞自贸区优惠政策的较好利用。”徐成森表示。
通过关检数据比对得出,目前,仅淄博检验检疫局签发的中瑞自贸区原产地证的签证金额已占同期淄博出口瑞士贸易额的83%,如加上贸促会签发的整数数量,实际利用率远大于该比例。
乘中瑞自贸区建设东风,淄博对瑞贸易实现了稳步增长。据统计,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淄博对瑞士出口额约为1741万美元,同比增长70%,主要出口产品为有机化工品、玻璃及其制品,占出口总额90%以上。今年上半年,淄博从瑞士进口额约为460万美元,同比增长13.5%,进口货值较大的产品为存储器的集成电路、包装机及纺织机器。
以自贸区为“跳板”进军欧盟市场
虽然许多外贸企业已享受到了中瑞自贸区优惠政策带来的关税减免及其对贸易的促进作用,然而,中瑞自贸区的政策红利还远不止于此。
由于欧盟对中国出口产品普惠制已经终结,加上欧元贬值,使出口欧盟的货物价格进一步提高,加上欧盟对我国日用陶瓷出口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日用陶瓷产品出口难度加大。瑞士虽是非欧盟国家,但与欧盟同属欧洲经济区,实行自由贸易。中瑞自贸协定对我国产品通过瑞士再进入欧盟市场,避开欧盟关税壁垒能起到积极作用。在了解到永华公司大部分产品都是直接出口到欧盟后,淄博检验检疫局派专人为该企业进行了中瑞自贸区优惠政策的深入讲解,指导企业积极开发瑞士新客户,凭借中瑞自贸区优惠政策及瑞士与欧盟的自由贸易政策便利,在贸易谈判时促进双方合理定价,打开更广阔的欧盟市场。徐成森表示,永华公司将深挖中瑞自贸区优惠政策潜力,加快转型升级与市场多元化步伐,以瑞士为“跳板”,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
深挖自贸区“金矿” 力促外贸转型发展
调查发现,仍有少部分企业由于货值不高、客户未要求或对政策不了解等原因,在产品出口至瑞士时没有申领中瑞自贸区原产地证,从而错失了享受关税优惠的机会。为确保淄博输瑞产品顺利享受关税减免,便利化通关,淄博检验检疫局通过加强政策宣传、重点帮扶、简化审批手续、设立绿色通道、开展专项培训、建立反馈机制等一系列有效举措,指导企业正确申领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深挖自贸区优惠政策“金矿”。在该局的一对一宣贯下,许多企业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市场开发中,会对这一优惠政策进行细致的探索与应用,应享尽享关税减免。
然而,零关税不等于零门槛,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关税的降低只能让出口企业暂时减轻成本压力。部分出口行业近年来急转直下的态势背后,还有许多关税成本之外的因素在作祟,如水涨船高的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技术人才的流失,产能过剩导致的以相互压价为主的恶性竞争引发的国外反倾销。只有实现产业本身的转型升级,自贸协定才能发挥其应有效力。
淄博检验检疫局提醒相关外贸企业,应持续关注自贸区建设进程,未雨绸缪,把握商机。掌握自贸协定产品降税清单和降税进程,适时调整进出口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与进口商沟通,将自贸区关税优惠作为贸易谈判筹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受惠产品出口,创造双赢结果;提前知悉优惠原产地证的备案申请、签证申请等程序,及时办理自贸协定原产地证。
此外,出口企业也要在技术创新、成本管控、质量提升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以确保在出口至我国自贸伙伴国家时能享受相应关税优惠和贸易便利;有条件的企业应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逐步提升企业管理和品牌运营能力,营造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深挖自贸区“金矿”,力促外贸转型发展,享受更多政策红利。(刘晶晶)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