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暂停熔断机制 因起到助跌作用

2016-01-08 08:28:00    作者:李兆辉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熔断机制 证监会 助跌 中原证券 财富证券
[提要]运行仅仅四天后,熔断机制被监管层宣布暂停实施。今年以来的4个交易日,熔断机制被触发4次,导致两日提前收盘,1月7日更是创造了“史上最快收盘”,全天交易仅14分钟,千股跌停。

  大众网济南1月1日讯(记者 李兆辉)运行仅仅四天后,熔断机制被监管层宣布暂停实施。目前三家交易所均已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

  证监会称,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以下为证监会发布的原文:

  三家交易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对此证监会如何评论?

  答: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今年起施行的A股熔断机制,在市场的争议声音中还没“活”过一周就被叫停。

  1月7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消息称,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证所决定自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则》第四章第五节规定的“指数熔断”机制。

  同日晚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称,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邓舸表示,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今年以来的4个交易日,熔断机制被触发4次,导致两日提前收盘,1月7日更是创造了“史上最快收盘”,全天交易仅14分钟,千股跌停。

  自1月4日熔断机制首次被触发以来,市场对其的讨论就不绝于耳,而事实上,自2015年9月A股熔断机制征求意见以来,相关争议就没有停止。

  所谓熔断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在股票交易中,当价格波幅触及所规定的水平时,交易随之暂停一段时间的机制。相当于电路里的保险丝,电流异常时电路会“跳闸”以保护电路安全运行。

  只可惜,A股市场的“电路”似乎并未因熔断机制而更安全地运行。

  市场人士纷纷指出,熔断机制放大了投资者的担忧情绪,形成了羊群效应;扼杀了市场流动性等。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此前指出,从当日的交易过程来看,熔断机制设定的阈值却无意中给恐慌的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止损”目标:沪深300指数首次触发熔断用时2小时15分,而触发第二档阈值则仅仅用了5分钟左右,这5分钟的交易时间里沪深股市跌势加剧伴随成交显著放出,显然是投资者赶在触发第二阈值前卖出所致。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信分析师黄岑栋解释,市场情绪是会被放大的。比如沪深300指数跌到5%的时候,投资者考虑到如果跌到5%就不能抛了,所以就会提前急着抛。而第一次熔断后,投资者又开始考虑,如果现在还不抛,等跌到7%的时候,交易就结束了,当天就抛不了,所以会在5%下跌至7%的时间里快速出手,便形成了“砸盘”。

  这种现象被称为熔断机制的“磁吸效应”。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则称,中国的股市,天然地是一个散户占大多数的市场,散户的交易心理非常重要。熔断机制设计的初衷是为了给市场冷静期,在下跌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理性。

  而从1月4日和1月7日两个交易日第一次熔断的15分钟中间熔断的时间里,监管层并没有就市场下跌给出有分量的消除恐慌的信息发布,也没有重要的财经信息改变市场预期。

  “因此,第一次熔断之后就会让恐慌心理传播得更快,羊群效应不可避免。”孙建波说。

  流动性方面,财富证券北方财富管理中心投研总监于涵认为,1月4日出现快速的两次熔断就是因熔断而引发的流动性危机。由于首次熔断的交易停止使得市场缺少了必要的换手,想当于削减了市场的流动性,因此来不及卖出的投资者在恢复交易后选择恐慌性卖出,而且是集中性的卖出,并且由于两档熔断阈值的间隔很小,因此出现了快速二次熔断的局面。

  据上善若水投资总监侯安扬的观察,整个市场从上午10点半到下午休市前,越跌成交量越少,“市场需要有买有卖才能成交,跌到大家都不敢买的时候,流动性就消失了”。

  此前,市场人士提出的建议分别有:扩大熔断阈值、增加熔断时间、放开涨跌停板、监管层在熔断后要回应市场疑虑、恢复T+0交易等。

  熔断暂停利好股市 明日或现大力度反弹

  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刚在接受搜狐证券采访时表示,今日熔断后,各方都在期待监管层暂停或完善熔断机制的措施。如今确认暂停熔断,对股市是利好消息。预计经过两天的调整后,明日市场会出现大力度反弹。不过,若反弹力度过大,指数更容易出现破位下行,在人民币贬值、基金调仓压力下,行情的持续性将有待验证。

  中期来看,预计监管层将对小盘股抛压进行化解,再加上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房地产、有色等行业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有望带动新的投资者入市,预计将带动一波新的行情,股市将实现探底回升。

  从长期看,投资者对市场不能过于乐观,但也不必过于悲观,毕竟中央对证券市场顶掉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预计5—10年间,中国股市仍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何诚颖认为:取消熔断机制可能是当前市场所期待的,毕竟4天内频繁触及阈值意味着这一机制的推出可能欠缺深度论证,投资者已对其效果产生了严重怀疑。如果短期内继续触及熔断阈值,甚至有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实际上A股的涨跌停限制已经是防护风险的一道隔离墙,再引入指数熔断机制难免有画蛇添足之感。

  从A股的熔断设置规则来看,5%和7%的阈值并非难以触及,在今年夏季的股灾中超过5%的日跌幅就超过了20次。但在没有熔断机制的情况下,即使出现大跌,买卖双方的博弈使得市场仍能在多空分歧中保持一定的成交量。而在波动较大的A股市场,引入熔断机制实际上很可能在跌幅不到5%的时候就引导出一种触及阈值的预期,从而使这种预期很快自我实现,这就导致股市微量大跌提前收盘,非常不利于市场交易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发挥。大多数投资者也认为,熔断并不能减少波动,与A股的t+1交易制度和涨跌停制度也相矛盾。因此,取消这一制度应该是及时的。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认为熔断机制水土不服、知错就改,这也是一个试错、纠错的过程。知名私募投资人但斌表示:如果时真的暂停了熔断机制,为此感到庆幸,看样子领导还是能当即立断,听取市场的声音。现在至少消除了流动性隐患。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