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提防“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前期

2015-12-23 18:27:00    作者:袁菲菲 赵丽亚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糖耐量

  大众网淄博12月23日讯(记者 袁菲菲 通讯员 赵丽亚)日常我们体检时,经常被医生告知您现在属于糖耐量异常。然而我们就不懂了,这个糖耐量异常,究竟是什么?属于糖尿病吗?需要注意什么?需要治疗吗?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戴玲解释,糖耐量异常即糖尿病前期,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具体说来,糖耐量异常可以这么理解,正常人空腹血糖(指静脉血浆血糖) 6.1毫摩尔/升,餐后(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为正常;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则为糖尿病;倘若空腹血糖和/或进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则为“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的危害

  戴玲告诉我们,尽管“糖耐量异常”者的血糖水平只是轻微升高,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这个阶段却非常关键,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干预,血糖继续升高,通过“葡萄糖的毒性作用”会加重胰岛素的分泌缺陷,最终大多会发展为糖尿病,因此,这个阶段亦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此外研究还发现,糖耐量异常者,虽然微血管病变很少见,但大血管病变如中风冠心病及外周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却明显增加,其发生率接近40%。这是因为大血管病变主要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多半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即已存在较长时间,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糖耐量异常者中不少人同时伴有大血管病变。

  由此可知,积极干预糖耐量异常,不仅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下肢血管病变等)的发生。

  正确看待“糖耐量异常” 既不忽视也不过分紧张

  有些人认为“糖耐量异常”就是糖尿病,心理上非常紧张;而另一些人觉得“糖耐量异常”没啥感觉,又不影响吃喝,根本不拿它当回事,这两种态度皆不可取。

  戴玲说,“糖耐量异常”虽然还够不上糖尿病,也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但却事关今后是否会发展成糖尿病,因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但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糖耐量异常”属于糖尿病前期,在这个阶段病情发展是可逆的,中国的大庆研究、美国的DPP研究(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均已证实这点。即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易感人群,并给予积极有效地干预,绝大部分IGR者有望恢复正常。换句话说,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糖耐量异常” 者最终是否发展为2型糖尿病,与遗传因素、肥胖程度、体脂分布、生活方式、空腹胰岛素水平及年龄等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目前无法改变,但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等)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康就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专家简介】

  戴玲,老年病(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擅长治疗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炎,对内科各种急症处理得心应手。

  咨询电话:0533-2582176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刘颖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