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彦富:二十三年情洒乡邮路

2015-11-27 23:53: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于彦富,42岁,是沂源县悦庄邮电支局的一名普通乡村邮递员。从事邮递工作已有23年。

2

二十三年情洒乡邮路

1

二十三年情洒乡邮路

  于彦富,42岁,是沂源县悦庄邮电支局的一名普通乡村邮递员。从事邮递工作已有23年。

  于彦富的老父亲,曾经也是一名光荣的基层邮递员。无论寒来暑往、刮风下雨,他父亲从来没有中断过自己的工作。父亲的这一份执着和责任心在他当时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种子,成为一名像父亲那样的绿衣使者就成了他儿时的梦想。1990年2月的一天令他终生难忘,18岁的他终于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成了父亲的接班人。那时候,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不能辜负老父亲的期望,一定要做一名勤恳负责的绿衣战士。

  在悦庄镇,他负责44个行政村4.2万村民的邮件投递工作,最远的小辛庄离支局20多公里。为了每天按班次确保邮件在第一时间送到收件人手里,他常常早上五点前就出家门。冬天,天不亮就顶着寒风赶到支局去,然后仔细的将报刊、信件精心分类、打包。这些都结束之后,再开始他一天的征程。他负责的两县投递段多是山路,由于坡大沟深,在这里有一半的路程要下车推行,有时推上一个大的沟坎,要出一身汗,碰上下雨阴天,经常弄的一身水一身泥,但是看到老乡收到报刊、邮件的喜悦心情,再苦再累心里面还是充满了幸福。

  2012年冬天的一个周末,支局与邮车交接邮件的时间比较晚了,同事们都已下班。但他当时发现在邮件当中有一个装有护照的挂号邮件,而之前曾有客户多次电话焦急询问过。当时他并没有考虑太多,他知道把邮件第一时间投递到收件人手中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于是他主动再次走出了局门,踏上了崎岖的山村路。当时正逢大雪天,天寒路滑,道路非常难走,骑车不到一半路程就他摔倒了,胳膊划了一道大口子,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强忍剧烈的疼痛,干脆把车放在路边,步行把邮件送到了收件人家中。

  在别人看来,投递工作或许是一项简单而轻松的活儿,而他认为投递工作虽然平凡,但要干好却不容易,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为村民全力服务的意识。为做好这一点,他要求自己:客户要求的事情,自己要想到,别人能做到得,自己要做的更好!把投递做好、做扎实,让客户满意,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或许只有自己才知道。

  有一次,沂河头村一个叫宋晓霞的考生在大雨天收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书,她在给支局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我是农民的孩子,上大学是我最大的梦想,高考后我天天盼着接到录取通知书,18号这天下大雨,我想就是学校发下通知书也不可能投送了,可就是在这大雨中,邮递员却来到了我家,他虽然穿着雨衣可全身也已经湿透了,当他从怀中取出用塑料袋包着的录取通知书递到我手里,我们全家都感动了。” 是的,每年高考发放录取通知书期间,也是他们投递员最忙碌的时候,这时他总是放弃休息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将信件送到考生手里,他常对自己说:“加点班对我来说是小事,而每封信对考生来说可都是一辈子的大事,我理解他们急切的心情。”

  “一心一意为客户服务,一言一行树邮政形象”,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他严于律己的座右铭。消水村有个叫宋以功的,他是枣庄煤矿的退休职工,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工厂通过邮政汇款寄到邮局,宋以功老人不会骑车,家离邮局有20多里,他承担了给他取款的任务,一做就是13年,直到老人去世。在他的投递段上,还有这样一对老年夫妇,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好,行动不方便,子女都在外地打工。每次子女寄来的邮件,他都帮他们代领并送到他们手上。他还经常帮他们买米买面,很多跑腿的事也主动乐于做。老人常说:“小于一直帮助他们,比他亲儿子还亲!”

  他是一名普通的投递员,每天奔波于乡间小路,谁家的大事小事都很清楚,能出力的就出力,能帮忙的就帮忙。慢慢的,他们彼此间感觉到越来越离不开了。除了做好份内的投递工作外,他还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帮助客户。在投递段道内,帮助村民存取款、从集市上购买东西,帮助孤寡老人……做到了一个投递员所能为村民服务的一切,也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忙于工作的他,对家庭有着一种深深的愧疚。2003年,母亲病重,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坚持工作,母亲住院两个月,他也从来没耽误一天工作,母亲弥留之际,他正好奔波在投递的路上,在母亲临终前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成了他一生中永远的遗憾。

  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和对于他工作表现的肯定,县局领导也多次提出把他调到县城工作,调到待遇好点儿的工作岗位上,他都一一谢绝了,因为他已经离不开那里的山山水水,离不开那淳朴的村民了。当他奔波于那熟悉的邮路上时,当他看到大山深处的学生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喜悦时,当他看到村民接到在外打工亲属汇款单的幸福表情时,当他从所投送的报刊信息扶持老乡果实累累的果园里穿过时,他从内心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也为成为一名绿衣使者而无怨无悔。风雨兼程23年,他已骑坏了3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累计零差错投递报刊、信件240万件(次),行程60余万公里。有人告诉他,“你的这些行程足够可以绕地球赤道15圈了。”他才恍然发现,原来已经坚持了这么久。时间虽长,但热情不减,他已把这项工作和他的生命、和他的生活融合为一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