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瓷扣开文化回归之门

2013-04-24 14:38:00    作者:   来源:淄博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若翠玉般清幽的华青瓷瓶身,通透白瓷雕琢的富贵龙首瓶耳,让青白两色相映益彰。2012年体操世界杯即将在淄博举行,这个融入传统文化‘天圆地方’造型, 寓意和谐盛世之美的‘双龙’浮雕瓶,已确定做为大赛奖杯的备选雏形。昨日,当本报记者闻讯来到华光陶瓷设计研发中心时,集团董事长苏同强的办公室中,早已 挤满了体操世界杯组织方人员和慕名前来的外国友人。

感受

淄博陶瓷文化之美

  自2008年“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定位为我市崭新的城市名片,陶瓷产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在首批获权使用“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的华光陶瓷集团,记者切身感受了融入文化创意的传统陶瓷艺术创作之美。

  穿过华光陶瓷设计研发中心琳琅满目的陶瓷艺术长廊,来到“双龙”浮雕瓶的创意策划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华光陶瓷设计总监何岩工作室,整齐摆放的一摞摞 厚厚的草稿首先吸引了记者目光。 “一件蕴含丰富的精美陶瓷艺术品,首先要有一个创意的构思,创意赋予陶瓷灵动的生命,赋予其在商品流通环节的思想与交流价值。为了这件‘双龙’浮雕瓶作 品,我前后的造型设计超过百张草稿。”何岩微笑着向记者介绍,每一件陶瓷艺术品都是如此,经过数十上百遍的修改,定稿后再辅以装饰、手工彩绘、刻瓷等多个 设计环节,设计师们精巧地将缜密的艺术思维和澎湃的创作激情隐匿于每一件陶瓷作品之中,成型后惊喜便跃然瓷上。

  “上世纪初,中国陶瓷曾进入了一个失却陶瓷精神和价值的尴尬时期,其觉醒和回归必须要摒弃被动追赶西方现代陶瓷盛况而导致的自身价值取向丢失的状态,转为 传承国粹文化并融合当今主流文化元素。”华光陶瓷董事长苏同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意味深长地说。陶瓷文化创意水平的提升也让华光等日用陶瓷领军企业在 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呼唤

当代国窑创意觉醒

  陶瓷作为一种传统产业,曾历尽艰难发展。

  2011年3月,市委书记刘慧晏在考察淄博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时提出:不能仅将陶琉产业作为一般的传统制造业或一般的轻工产品来看,而应该视其为文化创意产业。因为它的生命力在这,价值在这,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在这。

   在苏同强看来,要完成陶瓷产业向陶瓷创意产业的华丽转型,引领市场的创意和设计,陶瓷生产经营单位首先应当成为一个文化创意企业,培养适应转型需要的设 计人才、创意人才。“有了转型的组织结构和人才基础,华光开始寻求与大书法家、艺术家的合作力量,提升陶瓷创意设计,将传统文化的艺术手法和艺术形式与时 尚文化相融合,置入陶瓷创作中,赋予陶瓷作品的文化价值。”

   将陶琉产业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为其强势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华光陶瓷的“激情2008”啤酒具、“春色满园”餐具、“清香满山月”功夫茶具三 件展品入选世博会山东馆。世博会期间,由市轻工协会组织的“相约世博 风采淄博”工艺美术精品上海展成功举行,淄博陶瓷名瓷、名釉展区和以华光、硅苑为典型代表的“当代国窑”展区占据了厚重的分量。淄博陶瓷以其难以抵挡的魅 力,惊艳绽放在全国乃至世界游客面前。

  “中国陶瓷名城”、“北方瓷都”、“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种种称号赋予淄博陶瓷强有力的发展后劲,“凤舞和鸣”系列日用陶瓷产品先后进入了中南海、人 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一部分名贵色釉、刻瓷、雕塑品被选为国家礼品瓷。淄博陶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奠定了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创新, 呼唤着陶瓷传统文化的觉醒与回归。  (文/晚报记者邢建红 殷少梅 赵瑞雪 编辑:王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曹亮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