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疃开建“乡村记忆”博物馆 记录岁月变迁

2015-12-11 18:16:00    作者:赵瑞雪   来源:淄博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家族记忆 乡村记忆 建房屋 博物馆展览 我市
[提要]《清街 古巷 李家疃》——这是去年李家疃成为我市唯一入选省“乡村记忆”工程试点的古村落后,本报记者走进李家疃与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亲密接触感受到儒商发源地透着明清风韵的“家”文化刊发的稿件。

  《清街 古巷 李家疃》——这是去年李家疃成为我市唯一入选省“乡村记忆”工程试点的古村落后,本报记者走进李家疃与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亲密接触感受到儒商发源地透着明清风韵的“家”文化刊发的稿件。时隔一年,这处古村落已正式开工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不久后,广大市民将借助博物馆与古建筑更好地了解李家疃“乡村记忆”中的岁月变迁。

  穿越古今的清街古巷,雕梁画栋的青板瓦房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院墙上的栓马桩平滑锃亮,一切都在诉说着这个商贾聚居地曾经的富庶与昌盛……穿行在李家疃保存完好的街巷间,总会让人有恍若隔世之感。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19世纪初,李家疃村有很多人到南方做绸缎、布匹生意,买卖兴隆,财源亨通,所赚银两大多用于买土地、建房屋。当时最豪华的建筑是9座不同形式的庭院,建在村庄的中轴线上,南北贯通,九门相冲,房屋宽敞高大,造型美观。建筑所用木料考究,房顶用精致瓦和兽形瓦装饰。其中还建造了5座两层楼房,挺拔高耸,巍峨壮观。此外,还有民用建筑土制青板瓦房约200多间。

  岁月变迁,得以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依然透着古朴的明清风貌,只是有些支离破碎的年代故事,却不是每一个来人都有幸听到的,正在建设中的李家疃“乡村记忆”博物馆就将填补这一空白。采访中记者得知,李家疃“乡村记忆”博物馆规划方案几经修改,最终确定将在村卫生室大院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总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展厅将通过实物、展板、实景重建的形式展示村落的记忆、家族的记忆、创业的记忆、人生的记忆、文化的记忆等5大单元。

  “隶属于周村区王村镇的李家疃村,最早有汉代李姓定居于此,明洪武年间王姓迁入,此后众多姓氏相继入住。至清代以庙子沟为界,西部为王家大户庄园,东部为旁姓佃户所居……”在李家疃“乡村记忆”博物馆展览陈列方案的序言中这样写道。翻看方案图册,记者看到在村落记忆中还有关于唐太宗赐名李家疃以及村落移民、祠堂、私塾等的介绍;而家族记忆部分则展示王氏家族的兴衰、太平庄人家的故事;创业的记忆重点还原农耕传家、工矿富农、顺天转型的年代场景;最后的文化记忆部分则主要介绍了此地发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及其创始人的故事。珍贵的史料、精心布展的实物和实景再现着实让这处“乡村记忆”博物馆备受期待。

  “李家疃‘乡村记忆’博物馆是我市首批开工建设的乡村记忆博物馆,预计最快将于明年建成。”周村区文物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根据《淄博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我市加强保护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大力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建设。为深入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开展,今年4月我市确定周村区王村镇李家疃村、万家村、淄川区昆仑镇张李村等14处文化遗产点为首批“乡村记忆”工程市级试点单位,邀请山东工艺美院张从军教授率领的设计团队、河北云中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给李家疃村和万家村、西铺村设计“乡村记忆”博物馆。记者同时获悉,今年5月份,省委宣传部等9个部门共同公布了全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我市共有35处文化遗产入选,今后广大市民有望见到更多保护完好的传统村落和乡土建筑。(晚报记者赵瑞雪 通讯员田清清)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