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文化“走”世界 蒲松龄故里成淄博“新名片”

2015-11-06 08:57:00    作者:边增雨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先生赞扬蒲松龄的这句话,已被世人熟知。蒲松龄先生的一部《聊斋志异》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被世人所传颂。今年恰逢蒲松龄先生诞辰375周年、逝世300周年,11月5日,“探访文化名城——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淄博行”采访团的记者们来到蒲松龄故里,了解他的创作生涯,探寻人鬼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

  采访团记者在蒲家庄采访(徐建彬 摄) 

  采访团记者在蒲家庄采访(徐建彬 摄)

  采访团记者采访蒲松龄纪念馆馆长焦伟(徐建彬 摄)

  采访团记者采访蒲松龄纪念馆馆长焦伟(徐建彬 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松龄故居(徐建彬 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松龄故居(徐建彬 摄)

  蒲家庄民俗建群和蒲松龄故居(徐建彬 摄) 

  蒲家庄民俗建群和蒲松龄故居(徐建彬 摄)

  蒲家庄一户人家_调整大小(徐建彬 摄)

  蒲家庄一户人家(徐建彬 摄)

  门洞里的女孩(徐建彬 摄) 

  门洞里的女孩(徐建彬 摄)

  蒲家庄内的一处院落(徐建彬 摄)

  蒲家庄内的一处院落(徐建彬 摄)

  蒲家庄一处老式门楼,古时由此往里院落全部为一大户人家所有,这是唯一出口。(徐建彬 摄)

  蒲家庄一处老式门楼,古时由此往里院落全部为一大户人家所有,这是唯一出口。(徐建彬 摄)

  蒲松龄故居内的拱门(徐建彬 摄)

  蒲松龄故居内的拱门(徐建彬 摄)

  蒲松龄出生这三间北屋里,其后人一直在这里居住。(徐建彬 摄)

  蒲松龄出生在这三间北屋里,其后人一直在这里居住。(徐建彬 摄)

  蒲松龄故居——聊斋,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历经风雨,并进行多次修复。(徐建彬 摄) 

  蒲松龄故居——聊斋,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历经风雨,并进行多次修复。(徐建彬 摄)

  蒲松龄画象和郭沫若楹联。_副本 

  蒲松龄画象和郭沫若楹联。

  蒲松龄雕像(徐建彬 摄)

  蒲松龄雕像(徐建彬 摄)

  

  蒲松龄故居内一处长廊(徐建彬 摄)

  蒲松龄故居内的水井和轱辘(徐建彬 摄)小

  蒲松龄故居内的水井和轱辘(徐建彬 摄)

  蒲松龄故居内收藏了大量的名人字画(徐建彬 摄)

  蒲松龄故居内收藏了大量的名人字画(徐建彬 摄)

  蒲松龄故居展厅内壁画,表现了蒲老先生奋志著述,将满腔孤愤注入笔端的情景。(徐建彬 摄)

  蒲松龄故居展厅内壁画,表现了蒲老先生奋志著述,将满腔孤愤注入笔端的情景。(徐建彬 摄)

  大众网淄博11月5日讯见习记者 边增雨 通讯员 闫盛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先生赞扬蒲松龄的这句话,已被世人熟知。蒲松龄先生的一部《聊斋志异》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被世人所传颂。今年恰逢蒲松龄先生诞辰375周年、逝世300周年,11月5日,“探访文化名城——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淄博行”采访团的记者们来到蒲松龄故里,了解他的创作生涯,探寻人鬼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

  坐客主家 感受聊斋文化

  来到蒲家庄东西大街北巷内,记者们步入平康门,沿青石铺满的乡村小路东行,走进了这座具有典型北方农家院落风格的故居。一进正门,三棵古槐盘根错节耸立路边,像是在诉说着蒲松龄故居的苍桑。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

  从大门往北一眺,记者们看到一尊蒲松龄的雕像掩映在鲜花翠竹中,石榴、翠竹、迎春花、百日红等五彩斑斓的花卉,环绕着这座小院的正房,“明崇祯十三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蒲松龄先生就诞生在这间正房里。”导游介绍说。

  走进书房“聊斋”一幅蒲松龄画像映入记者眼帘,导游介绍说:“这幅画像是蒲松龄暮年家居时,请江南著名画家朱湘鳞画的,是蒲松龄流传在世的唯一一幅画像。”画像的上方是著名蒲学专家路大荒先生手书的“聊斋”匾额,画像两边是郭沫若手书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内摆设处处充满着农家气息和清代文化的色彩,导游即兴为记者们唱了一段俚曲。古色的清代建筑,传承百年的俚曲,记者恍惚间化作客蒲松龄家的文人墨客,畅谈着聊斋故事。

  岁月变迁 抹不去文化足迹

  蒲松龄故居原有东向大门一间,正房三间,东西廂房各一间。有着方正石、乱石墙基、青砖柱门窗、草顶、小青瓦接檐是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蒲松龄去世后,其故居一直由他的后人居住,至他的十世孙蒲文魁时,因故被毁,房主出走东北辽宁,聊斋仅剩残墙四堵。1948年,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立即派人员了解聊斋故址及蒲墓的毁坏情况。1953年,山东省文化局派著名蒲学专家路大荒先生对聊斋故址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于1954年拨专款修复了蒲松龄故居。

  1980年经淄博市委、市政府批准在蒲松龄故居的基础上建立了蒲松龄纪念馆。目前拥有七个院落、八个展室,占地面积5000多平米,展厅面积600多平米。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属保护遗址还有柳泉和蒲松龄墓园。蒲松龄纪念馆的主要职能就是保护历史文物,弘扬聊斋文化,接待中外游客,开展学术研究。近年来,蒲松龄纪念馆相继成立了蒲松龄研究会、蒲松龄研究所。

  近年来,蒲松龄纪念馆藏品由原来的不足百件发展到现在已达一万三千多件。纪念馆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陈列展览体系,主要有聊斋复原陈列、生平展览、著述展览、聊斋故事彩塑展览、回顾关怀展览等。目前,蒲松龄纪念馆已建成陈列体系完备、展览内容丰富的名人纪念馆,成为淄博市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打造成了展示淄博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窗口和名片。

  传承聊斋文化 由内到外散发“幽香”

  自《聊斋志异》书成,便通过书籍、戏曲的方式,让世人熟知聊斋故事。据有关资料统计,《聊斋志异》被改编的剧种超过四十种,戏曲曲目更是多达三百余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视剧、电影步入人们的生活,以“聊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已拍摄相关电影43部、电视剧22部。其中,胡金铨导演的《侠女》、张国荣主演的《倩女幽魂》等更是成为影视作品的经典之作,影视作品的改编创作让国人持续关注着聊斋文化也打开了聊斋文化通往世界的大门。

  为了深入挖掘聊斋文化,促进聊斋文化“走出去”。蒲松龄纪念馆开展了“三位一体”项目,即“纪念馆—研究会—学术刊物”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据了解,蒲松龄研究会成立以来已发展会员150多人,先后召开了二十多次聊斋学研讨年会和八届会员大会,举办过两届国际聊斋学讨论会。同时,还开办了全国唯一一家聊斋学专业学术刊物《蒲松龄研究》,更是被中国社科院确定为全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据中国知网统计,《蒲松龄研究》用户分布在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北美、澳洲、西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权威机构和知名大学,已然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大院校、科研机构聊斋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2014年应台北文化艺术促进协会邀请,蒲松龄纪念馆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红馆成功举办了“鬼唱诗——蒲松龄聊斋文化展览”活动。并蒲松龄纪念馆按1:1比例在展厅搭建复制聊斋正房,带去的书画作品、各种聊斋著作版本、聊斋俚曲清唱会,受到了台湾各界人士、外籍人士和残障人士的热烈欢迎。此外,蒲松龄纪念馆还与邮政部门联合制作发行了蒲松龄纪念邮票和有关纪念邮品,在国内外发行,反响热烈。

  对内深入挖掘,传承文化;对外学术交流,促进发展。蒲松龄故居传承发展聊斋文化,利用文化的广泛传播性,为淄博“文化强市”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让世界人民了解到了古老东方文明的聊斋文化。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