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4 22:22:00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11月4日,“探访文化名城——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淄博行”采访团抵达第六站淄博市沂源县,蔚蓝的天空下,群山环绕,美好的自然景观已经让记者眼前一亮,然而,对文化的寻根问源更是不能不提沂源。在参观过牛郎织女景区后,记者了解到“牛郎织女”传说爱情文化和“沂源猿人”生命文化是沂源县倾力打造的两大文化名片,它们与红色文化一道不断提升着沂源地区的文化内涵。
从织女洞三层窗口向外看,与远处牛郎庙遥遥相望(徐建彬 摄)
爱之源——“牛郎织女”千年传说见证爱情文化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是沂源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作的美丽故事,世世代代在这里广为传颂。记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8月份,沂源县与中国民俗学会共同举办了全国首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30多名顶级专家学者参会,通过实地考证和学术研讨,用大量确凿的证据证明了“沂源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核心传承地”,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传说之乡”。“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独具特质的爱情文化旅游地,牛郎织女景区完成了世界爱情邮票博物馆、牛郎织女民俗展览馆、七夕爱情广场、相亲会所、牛郎庙恢复、祈愿阁、玉皇庙、情人谷水景打造等工程项目建设,成为淄博乃至山东省旅游中的一大亮点。
自2008年至今,沂源县共举办了七届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邀请国家、省市级媒体60余家,展开了多形式、环环相扣的跟踪报道,内容详实充分,并多次以头版头条和图文并茂的整版报道,极大地扩大了牛郎织女文化旅游的社会效应。活动期间,通过文艺演出、大型广告等载体,将生态沂源的文化魅力和品牌形象散播出去。设计推出了《印象沂源》纪念邮册,将知名书画家、摄影家的书画作品和照片进行集中整理和收藏,编辑成册。同时,将“纪连海话七夕”等活动刻制成光盘,作为七夕活动纪念品,有力地拓展了产业链,促进了旅游要素的优化升级。七届七夕节共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近2亿元,节庆期间,景区附近的餐馆、饭店爆满,有力地拉动了旅游消费,提高了“吃、住、行、游、购、娱”的经济效益。
沂源猿人遗址
生命之源——“沂源猿人”生命文化
1981年在沂源土门镇骑子鞍山发现了与“北京猿人”同期的“沂源猿人”化石,使沂源成为国内最早的古人类发源地之一。围绕充分挖掘这一古老的生命文化资源,沂源县制定了近远期保护规划,建设了博物馆,建立了“有保护标志、有保护范围、有保护组织、有科学档案”的四有档案,对“沂源猿人”遗址进行了修整和维护,广泛搜集整理了大量翔实资料,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0月份,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东省文化厅等单位共同主办了全国“沂源猿人”学术研讨会,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全国科研院所和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的20多名著名专家学者在实地考察勘探的基础上,对“沂源猿人”这一人类生命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讨,认定沂源为山东古人类的发源地,“沂源猿人”被确定为山东人的祖先。并配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摄制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发现沂源人》分上下两集在央视10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发。
时代楷模朱彦夫
时代之源——红色传统与经济旅游有机结合
沂源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沂源民兵”闻名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出动支前民工20多万人次,1700余名沂源儿女为国捐躯。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近年来,沂源县创造性地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优化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从“沂源县委旧址”的修复,到“红色先锋高地”的打造,再到“李振华事迹展厅”等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和无偿开放,进一步丰富了沂源红色文化的“因子”,使沂源这座“红色文化高地”逐步形成“大气场”。
依据沂源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近年来沂源县除了规划开发了鲁山溶洞群、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旅游区、唐山、圣佛山、北部林果大观园、翠屏山、凤凰山、龙洞湖,以及以618电台旧址风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和以70万亩林果基地、山村“农家乐”为代表的农业民俗游等旅游产品。如今来到沂源,游客可以登鲁山以揽胜,游溶洞以猎奇;观猿人遗址探寻史前文明之本源,访牛郎织女感悟天上人间之大爱;进果园体验采摘收获之乐,住农家享受老区朴素之情。
“爱之源”、“生命之源”、“时代之源”汇聚成了沂源的多元文化宝藏,对于与实现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扩大沂源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并通过以节庆促文化、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品牌的方式,为沂源文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有着重要意义。(仇晶)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