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涛:“一点两线”工程保护“活着的古商城”

2015-08-28 08:45:00    作者:孙剑 王萍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闫涛;“一点两线”;工程;保护;古商城
[提要]8月27日上午,周村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闫涛做客淄博大众网与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联合推出的《追忆历史足迹,让古迹重焕光彩》文物、博物馆工作主题访谈栏目,就周村区的文化遗存以及文博工作、周村古建筑群的保护情况作了详细地介绍。

周村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闫涛做客大众网(徐建彬 摄)

周村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闫涛(左二)、周村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张砚铭(右一)回答网友提问(徐建彬 摄)

周村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闫涛(徐建彬 摄)

周村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张砚铭(徐建彬 摄)

  大众网淄博8月27日讯(记者 孙剑 王萍)“周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商镇,素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文化底蕴浓厚,历史遗存众多。”8月27日上午,周村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闫涛做客淄博大众网与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联合推出的《追忆历史足迹,让古迹重焕光彩》文物、博物馆工作主题访谈栏目,就周村区的文化遗存以及文博工作、周村古建筑群的保护情况作了详细地介绍。

  素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  历史遗存众多

  周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商镇,素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文化底蕴浓厚,历史遗存众多。其文明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同步,是东夷文化和齐文化的滥觞之地。

  闫涛说,几千年的文化不仅哺育了若干历史名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更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化古迹。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我区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254处,其中古遗址43处,古墓葬1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32处,古建筑66处,古石刻3处。现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

  周村古遗址数目众多,最具代表性的龙山文化遗址是鹌子窝遗址和商家遗址,1981年,曾在鹌子窝遗址出土了黑陶器具及各种石器等文物。王村镇的逢陵古城遗址,据传是商代逄伯陵所居之城,是迄今周村区发现的唯一古城址。南谢冶炼遗址,它的发现证明,自汉代时冶练业就在周村有了较好的发展。

  周村历代名人辈出,墓葬在周村的名人数不胜数,仅有皇帝赐谕葬记载的就有王教、曲迁乔、毕自严、李化熙、刘鸿训等等。墓葬最俱规模的是明清时期王村镇西铺村和万家村两个毕氏墓群及韩家窝韩氏族茔。此外金元时期的老龙窝古墓,汉代大史家墓及鹌子窝遗址上的龙山文化土坑墓,曾出土了高规格的文物和壁画、砖雕等,对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古建筑群富集  被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城”

  周村是淄博古建筑群的富集区,以周村大街为代表的古建筑群驰名省内外,被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城”。作为当时影响全国的商业重镇,周村的古建筑在省内外极具影响并独具特色。

  闫涛介绍说,古建筑群中最具著名的就是周村古商业街,它位于城区西部,为明清时期山东省商业中心,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街区组成,它形成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周村商埠文化和鲁商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载体。其规模之宏大,风格之独特,为山东所仅有,江北之罕见,被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称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群”。

  其中,千佛阁古建筑群是周村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宗教建筑群。周村古代宅院也极富特色,像明末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毕自严故居,它坐落于王村镇西铺村,现存古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内有建于1635年的振衣阁。蒲松龄曾在此执教30余年,并完成著名短篇小说《聊斋志异》。此外,李家疃古建筑群现保留房屋200余间;顺河街古建筑群院落分明;状元府房屋气魄雄浑。除居所外,周村淦河旁边依然可见清代城墙。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桥横跨淦河两岸,桥栏板上还有精美的花鸟、人物及故事雕刻,是当时连接济南的主要通道。

  周村传统村落存量为数不少

  闫涛说,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比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传统村落李家疃村。村里还传承着大集、五音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外、大七村、沈古村、万家村、韩家窝村等传统村落或依山,或傍水,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智慧。目前周村区有国家级传统村落一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李家疃,省级传统村落3个,分别是万家村、大七村、西铺村。沈古村、东铺村、韩家窝村等也在申报过程中。

  加快“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工作

  闫涛说,“乡村记忆”工程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工程,是山东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模式的创新尝试。去年,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我区共上报了乡村记忆工程105处,其中传统村落6处,古树47棵,古街1条,博物馆群1个,古建筑50处,整理资料三万余字,拍摄照片500余张。周村区的李家疃村、大街博物馆群成为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石氏庄园、毕自严故等六个点被列为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同时石氏庄园、沈古村、西铺村、韩家窝村等六处被列为市级“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

  近年来,周村区积极对上升级申报,仅2014、15两年就新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同时加快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上争取,申请专项资金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同时,还加快了“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李家疃的乡村博物馆布展设计方案已接近完成,展品征集工作也同步进行。万家、西铺、沈古、韩家窝等乡村博物馆也在建设中。

  实施“一点两线”文物保护工程

  闫涛在访谈中介绍,早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周村区实施“一点两线”工程,规划建设以周村古商城为“点”,以北线石氏庄园、十里铺吕氏宅院、复兴庵和南线李家疃古建筑群、万家、苏李、西铺两条文化带为“线”的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体。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水平,形成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特色鲜明的文物保护新局面。

  其中,周村博物馆建设工程、李家疃古建筑群修复展示工程、万家村古村落修复工程、大街古商城三期保护开发工程、石氏庄园修复工程、毕自严故居修复工程等内容是工作重点。另外,还要广泛开展“乡村记忆工工程”。依托“乡村记忆”工程,在保存留有大量古建筑的苏李村、韩家窝村、沈古村、西铺等传统村落中,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信息,编制整体保护规划,加快推进“乡村记忆工工程”实施。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刘颖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