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8 10:41:00 来源:新闻晨报 我要评论
鸡枞菌
央视《汉字听写大会》自开播以来,素以传播汉字文化为己任。不料,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昨日却向晨报记者曝料称,《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存在明显误判,包括节目组和冠军陆佳蕾在内都将“鸡土从菌”误写成了“鸡枞菌”,致使冠亚军易位。对于这一误判事件,昨日节目总导演关正文独家向晨报记者回应:“的确是错了,我们应该就这样的错误向观众道歉。 ”他同时表示,按照比赛的惯例,不会改变竞赛的结果。
汉字听写大会“写错字”
央视《汉字听写大会》自开播以来,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档以严谨著称的节目,却被《咬文嚼字》编辑部曝出有写错字导致误判的嫌疑。
这个争议字发生在10月18日《汉字听写大会》年度总决赛上。当时主考官为央视主播李梓萌。15名选手经过几轮淘汰,最后由两位浙江选手陆佳蕾和于加敏上演冠军争夺战。两人通过五个回合的较量,最终决出胜负。第一回合两人都过关。第二回合,李梓萌念jīcōngjūn’,陆佳蕾写“鸡枞菌”,判过关;于加敏听写“伊犁河”,也过关。第三、第四回合两人也都过关。第五回合,陆佳蕾听写“婉娈”,过关;于加敏听写“佯嗔”,但写成了“佯瞋”,判错。陆佳蕾获得总冠军,于加敏屈居亚军。
《咬文嚼字》编辑部认为,其实,第二回合的裁判是有误的。首先,荧屏上出现的答案“鸡枞菌”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鸡土从菌”,小选手写的“鸡枞菌”应该判错。其次,李梓萌读的也是错的,“土从”应读zōng,而不是cōng。《咬文嚼字》编辑部解释说,鸡土从菌是菌的一种,菌盖圆锥形,中央凸起,老熟时微黄,味道鲜美,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鸡土从是俗称,古代典籍中一般就写作“土从”。这种菌生长在泥土中,所以字从“土”,古时也称“土菌”。《玉篇·土部》:“土从,土菌也。”由于味美如鸡,所以俗称“鸡土从”。《本草纲目》:“谓鸡土从,皆言其味似之也。”后来为表示植物类别加“菌”写成了“鸡土从菌”。而“枞”有两个读音。一读“cōng”,木名,即冷杉。二读“zōng”,是地名用字,安徽省有“枞阳县”。都与食用菌无关。 总导演回应“是错了”
得到这一消息后,晨报记者立即与《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取得联系。他表示,《咬文嚼字》已经将这一纠错意见告知了节目组,而节目组在比赛结束后,也有专家顾问指出了这个问题,可以说,这里的确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关正文进一步解释说,其实民间是有“鸡枞菌”的写法,也经常有人在写,但这不能成为节目组有托词的理由,“《汉字听写大会》应该是一个规范书写的典范,本身不容许有这样的错误发生,理论上更是应该是零失误,所以既然规范书写要求这样写(写成土从),那我们错了就是错了,也应该就这样的错误向观众道歉。”
对于《咬文嚼字》的“挑刺”,关正文也表示,这次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机会,所以节目组还在下一季节目中进一步加强出题和审核的力度。不过,对于最后的冠亚军结果,关正文表示,按照比赛的惯例,不会改变竞赛的结果。
不过,就在关正文表示道歉之后,《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在昨晚又向记者发来节目裁判组的解释意见:具体对鸡枞菌一词,首先应该明确,现场的情况是判“鸡枞菌”的写法正确,而不是判“鸡土从菌”的写法错误。按照汉字构形的习惯,“木”字也可以重新分析为义符,泛指“植物”或“菌类”,选择“枞”字从字形上看是合适的。“枞”有两读,选择该字来记录,语言上也是合适的,所以民间自然选择使“鸡枞”成为现代通行的写法。根据正字和正音工作中“酌古难今”的原则,判选手书写正确是合适的。
输入法打不出“土从”恐致误用 对于节目组“木”字旁也能泛指“菌类”的解释意见,《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昨日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首先从古自今,所有的辞书典籍里都是写成土从,同时,‘鸡土从菌’跟木头根本没有关系,因为这种菌类是长在土里,不像香菇木耳一样长在木头上,所以这就是它为什么不能写成木字旁的最重要原因。”黄安靖表示,就此他们还向许多植物学家征求过意见,他们也肯定了这一说法。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鸡土从菌”之所以会被写成“鸡枞菌”,不仅与民间的误用大有关系,更是和拼音输入法中拼不出这个字难逃干系。记者昨天调查了解到,不少“鸡土从菌”的商标说明中都是将其写成了“鸡枞菌”,同时所有网络上对这个词的写法都是“鸡枞菌”,而记者试过的多个输入法中,都打不出土从这个生僻字,这也无怪乎那么多人难以分辨这两个字。
对此,黄安靖也表示,这种现象正说明了如今大家在书写上太过依赖电脑的弊端,像拼音输入法中其实存在着不少这样的错字,像是“好高骛远”,有的拼音输入法中就会有“好高鹜远”的写法,这更警示我们不能盲目依赖电脑输入法。
《汉字听写大会》后汉字类文化节目盛行,而黄安靖认为,跟风之余更要有敬畏之心,汉语文字博大精深,准确把握、运用并非易事,尤其是传播力很广的电视节目,一定要认真,不能传播错误的知识。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