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魏晋南北朝石窟壁画与唐代石窟壁画的关系

2015-12-28 10:30:00    作者:朱慧敏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摘要】魏晋南北朝起始于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在这个大一统只有三十七年的历史中,权利的争夺与战争的起伏使得这一时期的绘画没能得以更好的保存和发展。但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推崇佛教,开始大肆修建寺院和开凿石洞,并令工匠雕刻佛像和绘制壁画,才得以让战乱的魏晋南北朝美术得以留存。唐代,中国历史上最为富裕、安定、祥和和兴盛的大一统王朝,统治的二百八十九年间公仔位二十一位皇帝,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在中外交流的历史上也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以日本,朝鲜和印度为主,当时日本派“遣唐使”及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为日本带去技术和文化,足以说明唐代与周边各国交往密切。唐代的文化在当时已经达到全盛时期,美术的发展也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阶段,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的壁画由于宗教发展的需要,寺院,石窟都画有大量的壁画,较之前代又有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唐代;石窟壁画;本生故事;经变;

  【正文】魏晋南北朝起始于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在这个大一统只有三十七年的历史中,权利的争夺与战争的起伏使得这一时期的绘画没能得以更好的保存和发展。但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推崇佛教,开始大肆修建寺院和开凿石洞,并令工匠雕刻佛像和绘制壁画,才得以让战乱的魏晋南北朝美术得以留存。唐代,中国历史上最为富裕、安定、祥和和兴盛的大一统王朝,统治的二百八十九年间公仔位二十一位皇帝,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在中外交流的历史上也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以日本,朝鲜和印度为主,当时日本派“遣唐使”及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为日本带去技术和文化,足以说明唐代与周边各国交往密切。开放式的治国方式,促进了各国间的经济贸易交流,同时也存进了文化交流。唐代的文化在当时已经达到全盛时期,美术的发展也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阶段,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的壁画由于宗教发展的需要,寺院,石窟都画有大量的壁画,较之前代又有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唐代虽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鞍马画及杂画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这里我们就壁画做一说明。

  东晋画家、理论家顾恺之,为一代宗匠,他与南朝的陆探微和张僧繇被推为“六朝三杰”。张怀瓘评价他:“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贵。”就是这么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名声大振之时是在瓦棺寺作壁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京师寺记》云:“兴宁中,瓦棺寺初置,僧众设会请朝贤鸣刹注疏。其时士大夫莫有过十万者。既至长康,直打刹注百万。长康素贫,众以为大言,后寺众请勾疏。长康曰:宜备一壁,遂闭户往来一月余日,所画维摩诘一躯,工毕将欲点眸子,乃寺僧曰: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可五万,第三日可任例责施。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1)张僧繇也是在六朝影响颇深的大画家,他也在江陵天皇寺柏堂画卢舍那佛像。可见佛教在当时的正统地位,各大名师高手也都纷纷云集都城绘制壁画。佛寺,石窟也不记可数,这里以新疆地区的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为例。

  新疆地区古称西域,是中西交流的要道,自汉代被纳入中国版图,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内地交往密切。新疆吐鲁番旧称“高昌国”,库车,拜城旧称“龟兹国”。这些地方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主要通道,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中心。新疆地区比较重要的石窟有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石窟,库车的库尔木土喇千佛洞等,其中石窟壁画在当时也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壁画的配置一般是主室门壁的上方画天宫说法图,正壁画释迦牟尼出转法轮,左右两壁画栏格方正的佛传故事,券顶在菱格形的图案中画本生故事譬喻因缘的故事。壁画的题材主要以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为主,本生故事多达十几种,都是以单幅的形式变现一个故事内容,《尸毗王本生故事》是描述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太子须大拏故事》是说叶波国王的太子须大拏生性善良爱施舍,因把国宝赠与他人被国王赶出王国,但在王子赶路的途中,王子依旧不断施舍,最后都把孩子施舍给别人为奴,最后被国王赎回,王子也回到了王国的故事。此时的本生故事都已舍己救人为主题,像这种主题的本生故事还有《晱子本生》《须阇提太子本生故事》等等。在这些本生故事中,虽然人物的情态表现不够明显,但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现的故事始末 。这种早期的笔画创作,风格质朴,古拙。人物的线条都还比较粗壮,人物形态还比较简单,色彩的处理上也相对简单,采用平涂的形式涂染细部。在本生故事中也可以看到当时人物风情的描绘。甘肃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壁画较之新疆地区的石窟壁画就更为丰富了。作为中国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现存石窟就有五百多窟,属于北魏时期所建的就有三十八窟,莫高窟壁画也是以本生故事为主,以佛,菩萨占据主要地位,此时的“舍己救人”的题材占据突出地位,同样的莫高窟第254窟也绘有《尸毗王本生故事》和《萨埵那太子本生》。《萨埵那太子本生》是讲萨埵那太子看见一只饿的生命垂危的老虎和几只嗷嗷待哺的小老虎,于是萨埵那太子割下自己的肉去喂老虎的故事。以及《鹿王本生图》是讲九色鹿救了人却被出卖的故事都体现了当时舍己救人,惩恶扬善的主题。也有供养人,车马,飞天等内容。绘画题材的多样使得色彩渲染等方面也逐渐丰富,和新疆地区的石窟壁画相比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已经初具规模,人物形象也生动起来,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背景的处理上也相对细致,但在山水配景的处理上还存在于“人大于山”的稚拙现象。壁画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这在中国早期壁画中还是比较罕见的。

  唐代,名师,名将辈出。文学诗人,书法大家更是数不胜数,固有诗仙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波涛澎湃,也有杜甫“好雨知时节”的惬意喜悦。作为壁画的发展,不得不说宗教信仰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唐代起初以道教为国教,玄奘西域取经后对其加以解释和翻译以及当时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佛教得以稳固发展,石窟壁画也是在此前提下得以继续发展。在唐代石窟壁画已经达到全盛,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壁画在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刻画方式、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现存的作品如新疆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新疆库车的库车吐喇千佛洞、敦煌西千佛洞、天水麦积山石窟等等,这里还是以敦煌莫高窟和新疆地区的石窟笔画为例。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壁画,在唐代无论是内容、形式和题材上都非常丰富,这与当时开放的交流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唐代的绘画艺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文化的同时,使得绘画艺术更加精美、丰富和完善,这在石窟壁画中显露无疑。唐代创建的石窟壁画现存有二百四十七个,代表了唐代各个时期的创作水平和风格。此时的壁画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绘在菱形方格内的本生故事开始变得场面巨大,构图也想对严谨,内容也更加丰富,绘画技巧和水平也达到空前,出现了与前代鲜明之处的“经变”图 (2),如:《西方净土变》(3)《报父恩重经变》《维摩诘经变》《金光明经变》等等。此时供养人的画像开始出现在醒目的位置,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在人物的表现上,唐代壁画已经不像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单纯和粗犷,绘画更注重线的表现,无论是粗线,细线,曲线,直线都有所刻画。在色彩的使用上也较之前代的单一平涂,轻薄施彩,用色明净。此外,唐代的背景山水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大与山”的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还处于配景的位置,但绘画技巧和方法不断增加,营造出“咫尺千里”纵深感,画山画石也有了简单的皴法,树叶的画法也增至数十种。这与魏晋南北朝的壁画相比又是一大进步。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莫高窟壁画中就能够看到外来文化对其的影响,魏晋南北朝在吸收接纳的同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譬如在人物形象上增加飘动的锦带和散花,使佛像在庄严重不免带来一丝生动与活泼,这在唐代石窟壁画中也有体现。唐代的开放与发达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我们在石窟壁画中看到了外来艺术的痕迹,唐人的自主创新和前代遗存的基础,也正是前代积累和铺垫才能让我们看到如此繁荣的唐代美术作品。作为魏晋南北朝与唐代的过渡纽带—隋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几年,但却在唐代的继承与发展上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隋代壁画中出现的场面简单的《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就是唐代经变的前身。而隋代的壁画由于经过北魏,西魏而至北周的近二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中继承传统的结果。魏晋南北朝石窟壁画与唐代石窟壁画的同样都是的接收吸纳外来文化,同样都在吸纳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样有佛教信仰等等,较之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与分裂,唐代的安稳与繁荣更加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也正是由于前代的战争与统治也才能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的以保存,唐代一步一步的在继承的基础上完善前代艺术,由本生故事到经变,由连环画的构图形式到大场面的纵深感,再由粗壮质朴的黑线到线条的自如运用,无不体现出魏晋南北朝的石窟壁画对唐代壁画的影响,而正是因为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保存和流传才让唐代的石窟壁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发展。

  1.见《历代名画记》

  2.经变是佛教经典的“变现”(或称变相)详见《中国绘画史》

  3.《西方净土》是根据《阿弥陀经》所画,佛教徒所谓的“西方净土”即所谓“极乐世界”详见《中国绘画史》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刘颖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