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 影响汽车发展的六大关键词

2017-03-06 10:48:00    作者:   来源:新浪汽车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府工作报告 发展智能 过剩行业 关键词
[提要]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政府工作报告中 影响汽车发展的六大关键词

  [关键词]GDP增长目标

  报告原文: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解读: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2017年主动下调经济增速会给接下来的经济结构调整留出更多空间。此外,报告中还重点提出了2017年政府会“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的工作要点。在此稳增长、调结构的前提和背景下,未来汽车行业政策力度、广度均或有所上升,汽车产业将进一步朝向稳定而有质量的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中 影响汽车发展的六大关键词

  [关键词]扎实有效去产能

  报告原文: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

  解读:尽管汽车业未被列入去产能的重点行业,但去年国家发改委对“我国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已经显现”问题已首次表态,汽车产能的结构性过剩已不容回避。解决产能过剩,需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进行产能、产品和技术的调整。车企要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产品和技术方面,企业应着力提升产品品质,积极拓展市场需求。

  [关键词]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

  报告原文: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三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基本淘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对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

  解读:“坚决”两个字进一步凸显了国家未来在环保方面的决心,同时也意味着相关环保政策会进一步加严。而报告中将“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作为遏制污染五大措施之一,由此可见未来国家留给车企的节能减排“试题”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只能加大技术创新步伐。

  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这一句再次给予补贴退坡后市场有所波动的新能源汽车以新的发展动力,此外,今天上午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 ,2020年新能源补贴全部退出后,会有新的方法取代补贴政策,用传统汽车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的形式,建立一种交易制度,目前正在网上征求意见,完善后会作为一个替代的措施。

  至于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年初,北京市开始实施第六阶段车用燃油标准,据悉这一标准是全世界最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而全新的国VI标准也有望在2020年左右开始实施。虽然部分车企在两会中建言希望延后,从报告释放信号看可能性或许不大。

  [关键词]人工智能

  报告原文: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解读:这是“人工智能”这一表述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在过去1年的时间中,“人工智能”在国家政策中的地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提升。而今年两会中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有三个提案,亦全部聚焦在人工智能领域。对于汽车目前发展来说,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谓越来越紧密,自动驾驶推进步伐亦逐步加快,相信此方面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亦会逐步出台和完善。

  [关键词]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报告原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解读: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中技术含量、智能化程度、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代表,无疑会成为智能制造的先行者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导阵地。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一变革过程之中,谁能够尊重和快速适应市场,谁就有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

  [关键词]加强基础道路建设

  报告原文: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

  解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保有量也在急剧增加,交通供需矛盾已经蔓延到二、三线城市,为此限购的城市亦逐步增多。基础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无疑也给车企释放了诸多利好信号!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王雨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