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芯子

2014-09-18 22:36: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周村芯子”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是明清时期周村老艺人从高跷和蜡烛灯台得到启发,依靠发达的织机技术集体创造的。其内容丰富宏伟壮观。每年正月十三、十四和十五将会在周村上演三天。芯子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周村,后传至博山,嗣后又波及淄川、张店和临淄等地,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周村芯子已被列入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村芯子”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是明清时期周村老艺人从高跷和蜡烛灯台得到启发,依靠发达的织机技术集体创造的。其内容丰富宏伟壮观。每年正月十三、十四和十五将会在周村上演三天。芯子起源于明清时期的周村,后传至博山,嗣后又波及淄川、张店和临淄等地,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周村芯子已被列入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芯子上的周村”社会实践队采访了和平社区的王承富老人,他已经指挥了30多年的芯子表演,提起芯子,他的话匣子就止不住。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芯子因依赖表演者衣内串通而过的铁棍作芯子来支撑整台芯子的活动而得名。按照表演的人数,可以分为单人芯子,双人芯子、三人芯子、多人芯子等;按照表演方式可以分为扛芯子、抬芯子、车芯子等。“芯子的来源传说有很多,人们传的最多的,是关于泰山奶奶的故事。每年三月十五泰山奶奶的生日,每年三月三周村人就开始准备迎接泰山奶奶,龙灯,高跷,旱船,狮子等应有尽有。周村就开始内容丰富的表演,芯子就是从这时候发展而来的。其实,芯子是一种民间自发的表演形式,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每次表演的时候都声势浩大,多的时候,会有七八台芯子,五十年代也会有四五台,很多人会围观,现在每年的表演也会有三台左右,正月十三、十四、十五持续三天。


  【精益求精,五彩纷呈

  一台芯子的表演声势浩大,腊月开始准备芯子支架,完成一次表演需要至少60个人。前方彩色的旋络开路,锣鼓是芯子表演开始的信号,同时也是抬芯子的人统一步调的节奏,标旗写明表演内容如“白蛇传”等。小演员一般挑选八九岁的脸大,漂亮,胆子大的儿童,扮相漂亮,身形轻巧。芯子抬起时至少有五米高,需要表演的孩子胆子大才能完成表演。)表演开始前两到三天不能乱吃东西,少喝水,少吃果蔬,饿了吃鸡蛋,尽量避免在表演中去洗手间等情况的发生。抬芯子的人身穿花鼓衣,表演者身穿相应服饰。表演开始前一到两小时准备化妆。每一次芯子表演,花销都很大,表演者的报酬以及服装等六七千左右。

  芯子的表演内容多样,历史故事,人物传说,电视剧人物等,只要想到的,都可以在芯子表演中看到,比较常见的,妈祖,珊瑚缘,锯大缸,白蛇传,红楼梦等内容。不固定形式。戏剧化妆,根据天气调节妆容,晴天妆要沉一点,阴天妆要亮一点。

  【新颖奇特,工艺精巧

  芯子是的主体部分,芯子类似民间的轿子,底座上则是踩芯子的孩童,双人芯子最为常见。靠底座中通出的一根坚固支架作为支撑的,铁棍一端被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支撑在孩童的腰背部,从手或其他部位伸出,延伸到上边演员的腿、腰和背部,支撑着整台芯子。同时,这也是为了演员的安全着想,演出前,用白布、棉絮将演员从足到腰和支撑的铁芯子紧紧捆扎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大多数棍子都巧妙的被丝绸做成的衣物以及看似无意摆出的造型遮挡住,露出的部分也被装扮成酒杯,盘子等其它道具,使人完全看不出来。演员们的服装和道具则由扮演的角色和故事决定演员随着锣鼓的伴奏在芯子上舞动,令人称奇。

  一般来说一支队伍只有一抬芯子,但即便如此也需要耗费相当多的人力。芯子的底座是空的,为了保持芯子平衡,底座里面要根据芯子上面人物的位置堆放大小不等的石头。一台大芯子往往需要8个差不多身形的大汗来抬,再加上8个换班的,以及锣鼓队、仪仗队等等,所有这些加起来至少得五六十人。凡是参演芯子的人每人每天有100元的劳务费,人工费特别贵。这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谈到芯子的发展,王老师的表情严肃了起来,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想学习芯子了。一方面是因为一台芯子的表演太过繁琐,没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工作忙,假期没有几天,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年轻人更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芯子表演本身是以其新鲜,悬等特点吸引观众,随着科技的发展,芯子表演中的新,悬等特色已经失去了其独有的优势,从而发展形势越来越黯淡。其实,作为齐文化、周村商埠文化和丝绸文化的综合产物,“周村芯子”集戏曲、杂技、舞蹈、表演于一身,在中国古代民间表演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较大的学术研究价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的好好保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盈盈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